【門窗幕墻網】6月8日,國家發改委等部委有關負責人和海南省有關領導集體亮相國新辦發布會,介紹《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有關情況。“海南的房地產不是外面想要多少就建多少,不能成為房地產的加工廠”,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在新聞發布會上的一句喊話引發了熱議。
為什么會重點提及地產業?當然是事出有因。一方面,正如劉賜貴所說,“我們土地是有限的,而且歷史上也有過教訓”,另一方面,隨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對政策一向敏感的樓市會不會“蠢蠢欲動”,的確引發了各種猜測。
“歷史上也有過教訓”,自然絕不能允許留下新的教訓,而在當下建設自由貿易港的緊要關頭,如果放任炒房,房地產的虹吸效應會將過熱的資本聚焦土地、基建、信貸等領域,很容易制造產業洼地、人才洼地,轉而成為科技創新、產業轉型的掣肘。
眾所周知,地產業對海南財政的貢獻一度過半。明白這一背景,就會知道要把“不能成為房地產的加工廠”這句話在海南落到實處,其難度之大。但事實是,盡管走出對地產業的依賴很難,但目前的海南已經接近成功。
近年來海南在實行全域限購政策的同時,集中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堅決防范炒房投機行為,在“史上最嚴房地產調控”作用下,房屋銷售面積和銷售額持續下降,房地產用地供給明顯下降,而房地產以外的其他產業項目用地供給穩步增長,有效防止炒房炒地和房價大起大落。相比行政限制手段,海南更注重利用房地產調控騰出的空間,加快培育和引進市場主體,而填補的內容就是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相關數據表明,從2017年到2019年,海南房地產投資與GDP的比重分別為46%、35.5%、24.8%,連續兩年呈現大幅降低的趨勢。
有人曾經形容海南遏制炒房比壯士斷腕都難,現在海南從對房地產的深度依賴中走出,其成功的奧秘何在?一言以蔽之,對標自由貿易港,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海南下定了轉型的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海南發展不能以轉口貿易和加工制造為重點,而要以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更加注重通過人的全面發展充分激發發展活力和創造力。”其中釋放的信息非常明確,海南自由貿易港定位不同于一般的口岸,為此必須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
海南成功遏制炒房留下了有益的啟示,海南人從中展現的意志和手段更讓公眾對自由貿易港的前景充滿了期待。連公認為比壯士斷腕都難的事都可以從容拿下,還會有什么障礙能夠擋住海南人勇猛精進的步伐?
毫無疑問,在建設自由貿易港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難點。作為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自由貿易港在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等方面有著極高的要求,要在2035年以前實現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人員進出自由便利、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基本形成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現代產業體系和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產業轉型必不可少,制度創新同樣不可或缺。6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時強調,“要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意義正在這里。
如何在建設自由貿易港的過程中推進全方位的制度創新,從而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創新經驗,對海南來說,這顯然又是一個重大挑戰。要完成這樣的挑戰,可能并不會比遏制炒房更輕松。
建設自由貿易港是海南發展的重大機遇,也是中國新時代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件大事。現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意味著藍圖已經繪就,相信海南會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