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福萊特發布公告稱,擬公開發行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40億元(含40億元)。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擬用于年產75萬噸太陽能裝備用超薄超高透面板制造項目、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項目、年產1500萬平方米太陽能光伏超白玻璃技術改造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福萊特作為光伏板塊代表企業,近年來持續加碼產能擴張。浙江大學會計碩士導師、資深投資人范志敏在接受采訪時談到:“光伏玻璃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其項目初始投資額較大,建設周期為1-2年,十分考驗光伏玻璃企業的資金能力,能夠承擔大額資本開支的公司可以在規模擴張速度上領先。擴張產能的資本開支依賴于公司的自有資金和融資能力,福萊特是中國最大的光伏玻璃原片制造商之一,相比二三線企業具備天然的規模優勢。”
光伏行業發展景氣度高
相關產業鏈有望保持高成長
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持續高增。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公開的數據顯示,我國光伏裝機量在2020年度迎來攀升,新增光伏并網裝機容量48.2GW,光伏裝機容量達到253GW,同比增長23.5%;光伏發電量260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2%。而我國發電仍以火力發電為主,2020年,我國光伏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例僅為3.5%。《中國光伏2050發展展望》提出,到2050年,我國光伏發電的滲透率約占當年全國用電量的39%。
范志敏認為,光伏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有很強的增長確定性。“首先,光伏產業的發展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等相關上層政策指引,持續獲得政府扶持。從長期看,光伏正走進平價時代,影響光伏新增裝機需求的關鍵因素將轉變為度電成本與光伏燃煤發電電價之間的差值,上網電價定價和補貼對行業的影響會逐步弱化。同時,技術的進步將促使光伏產業長期處于成長期,國內光伏產業鏈有望保持高成長。”
根據PVInfolink數據,今年一季度,光伏玻璃景氣度持續,3.2mm和2.0mm光伏玻璃價格分別維持在43和35元/平方米。在主營產品市場價格保持較高水平的情況下,福萊特一季度實現營收20.57億元,同比增長70.95%;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8.38億元,同比增長289.38%。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光伏玻璃近期的波動幅度比較大,隨著新擴建產能的釋放,以及硅料大幅接連漲價也抑制了組件企業生產和光伏電站裝機的積極性,玻璃市場階段性供應充足。”
“再有就是國家對玻璃制造行業的產能管控沒有完全放開,隨著周期性新投建產業規模的投放,符合先進產能置換政策管控的初衷。182和210大尺寸電池片對應的600瓦和700瓦大功率組件會成為新常態,對大尺寸玻璃需求會加大,以及雙玻、雙面組件的市場占有率的將會提升。”祁海珅認為,在雙碳目標加持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有機會屢創新高,長期利好光伏玻璃行業。
頭部效應加劇
落后產能加速淘汰
那么像福萊特這樣的頭部企業,在面對原材料價格波動、行業景氣度起伏的過程中,又具有怎樣的抗風險優勢?
據悉,福萊特第一條日熔化量1200噸的產線已于2021年第一季度點火并投入運營,而千噸線的大型窯爐單位成本相比小窯爐下降10%以上。“這將拉開和追隨者的成本差距,進一步形成規模化優勢。”范志敏表示。
在接受采訪時,范志敏還告訴記者:“在客戶集中度方面,福萊特光伏玻璃業務前五大客戶占比呈提升趨勢,長期合作協議保障了穩定營業收入。公司還擁有安徽鳳陽儲量1800萬噸優質石英砂采礦權及在浙江嘉興、安徽鳳陽布局了港口碼頭資源,具備資源優勢。2021年1月,公司定增業務的完成和目前可轉債發行的不斷推進,增強了公司資金實力,擁有雄厚資本抵御市場競爭和價格波動。”
上述專家認為,福萊特此次可轉債的發行將提升其融資能力、降低融資成本,為產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形成“融資、資金投入、形成規模優勢、再融資”的正向循環,支持公司未來光伏業務市場占有率的突破。
祁海珅則表示,降低成本、提高發電效率是光伏行業永遠不變的追求,“這樣才能把光伏發電‘廉價能源’的屬性發揮出來,才能獲得更多的能源市場占比空間。”
光伏玻璃作為光伏組件產品的剛性配置,基本沒有可替代性,而“成本控制、降低能耗”對于本就是高耗能的玻璃產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企業只要不賠錢或短暫虧損也能抗住,就不能輕易停工,這和鋼鐵冶煉行業非常相似。隨著新進投資、產能規模的擴大,產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這也將加速落后產能企業的淘汰,利好頭部企業。”祁海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