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司長蘇蘊山共同介紹了《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有關情況。
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在回答“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時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十四五”規劃對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作出了決策部署,前不久,住建部剛剛印發了《關于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對城市更新工作劃定底線,要求保留城市記憶,穩妥推進改造提升。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抓手,《意見》對此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劃定底線要求?!兑庖姟分赋觯诔鞘懈轮薪勾蟛鸫蠼?、拆真建假、以假亂真,不破壞地形地貌、不砍老樹,不破壞傳統風貌,不隨意改變或侵占河湖水系,不隨意更改老地名。城市更新必須嚴守這一底線,盡可能留下歷史的記憶,留住人民的鄉愁。最近有的城市在城市更新中出現了一定規模的伐移老樹現象,引起了當地群眾的不滿。其實我們都知道,保護古樹名木是一個很好的文化傳統。老百姓對這些有歷史記憶、凝聚了人們情感的一些古樹、老房子,是有深深感情的,我們要尊重這樣的感情。這次強調要劃定和嚴守底線,就是要糾正在過去更新當中出現的不當行為。
二是要調整工作思路?!兑庖姟芬笠凑樟舾牟鸩⑴e,以保留保護為主的原則,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完善工程,穩妥推進城市更新。要改變以往“拆改留”的邏輯,由“拆改留”轉變為“留改拆”,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不能再走大拆大建的老路,要通過資源的普查,把具有價值的歷史文化資源先留下來、保下來,然后再進行更新改造。
三是要轉變方式方法。城市更新不能繼續延用過度房地產化的開發建設方式,要采用繡花織補等微改造方式進行。從這些年的經驗看,那些保護工作做得比較好的城市,比如揚州、紹興等城市,往往能夠做到不急功近利,以小規模、漸進式的節奏,久久為功,才能做好城市的更新和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