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
劇院外幕墻采用折疊鋁板幕墻和玻璃幕墻穿插使用,從遠處望去,就像舞臺幕布即將拉開,好戲即將登臺。
今天上午,比原定計劃提前10天,位于城市綠心內的城市副中心劇院工程,率先實現音樂廳外檐亮相。致敬傳統的飛檐造型,如“小荷才露尖尖角”,亮相于城市副中心的天際線下。
項目采用“樓中樓”結構構造,工人正在加緊施工。
“116天,圖紙上的建筑被百分之百還原到了現實中?!毖垡娭詈笠粔K玻璃幕墻安裝就位,北京建工城市副中心劇院工程總工付雅娣輕輕舒了口氣,“今年年初定下的所有節點目標,逐一完成了。”
劇院毗鄰運河,位于城市綠心西北部的市民文化休閑組團內。
位于城市綠心的三大建筑,是城市副中心的三座新地標。其中,總建筑面積達12.5萬平方米的城市副中心劇院工程,是體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工程,因設計理念源于通州古糧倉和運送物資的船舶,城市副中心劇院也被稱為“文化糧倉”。
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工程由歌劇廳、戲劇廳與音樂廳三個單體組成。圖為歌劇廳的觀眾廳內景。
正午時分,從遠處望去,劇院外幕墻的線條組合出一道平滑的折線,仿佛是一整塊舞臺幕布正被緩緩拉起,提示觀眾好戲即將登臺。走到劇院內部,異形的結構框架之下,每個立面又可以隨著光線的移動呈現出不同的光影效果,移步換景間,生動詮釋了建筑之美。
歌劇廳的環形走廊
“要呈現出這樣的效果著實不易。”付雅娣說,近12萬平方米的外幕墻面積,由9種不同的幕墻系統組合而成。由于建筑特殊的曲面異形造型,城市副中心劇院工程的4134塊幕墻單元,沒有任何兩塊是完全一致的,施工組織的難度和安裝精度要求之高,可想而知。為確保精準,他們將加工環節標準化,在工廠就把每一個幕墻單元生產好,到現場幾乎是“一擰成型”,“全過程BIM技術和全過程的標準化驗收,才實現了對效果圖的全面還原?!?/p>
劇院外幕墻采用折疊鋁板幕墻和玻璃幕墻穿插使用,從遠處望去,寓意著舞臺幕布即將拉開、好戲即將登臺。
今天,也是國家大劇院建院十四周年的日子。遙遙相望的新老劇場,以這種方式聯系起來。
“不僅這里的座位設計完全對標國家大劇院,就連舞臺尺寸與設計也基本達到了國家大劇院的規模?!备堆沛氛f,未來,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的劇目,可以無縫轉場至城市副中心劇院。
建筑外觀造型采用中國傳統的單脊雙坡屋頂,好似運河古道旁的糧倉,由此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工程也被稱為“文化糧倉”。
劇院的鋼屋蓋為大跨度單脊雙曲面造型,呈現網狀反拱姿態,對施工安裝精度控制要求極高。
月底前,歌劇廳和戲劇廳也將陸續完成外幕墻施工。這也意味著,城市副中心劇院將完整亮相于天際線下,隨后轉入內部裝修施工階段,整體工程有望明年竣工。在副中心看大戲的日子,離市民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