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材網導語:如果標準化了,門洞標準化了,木質門的競爭就會趨向白熱化,因為木門產業瓶頸基本上被打破了,木門可以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形成備貨庫存,市場的競爭更多的增加資金等的壓力,規模化的企業,像圣象.合雅這樣已經占領制高點的企業,就有機會對中小企業進行收購、重組、合作,逐漸兼并市場網絡,快速做大,屆時,全國的木門企業至少有50%以上會被兼并、淘汰。
9月27日上午,伴隨著"丹鳳朝陽"打擊樂鼓的敲響,目前亞洲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木門生產線在圣象.合雅木門正式投產。下午,主題為"新門道、新門規"的中國標準木門未來發展高峰論壇在丹陽舉行。而此前26日的國家標準《木門窗》送審稿審查會也在此召開。
"圣象.合雅正在成為中國標準木門的推廣者和領軍者,隨著標準木門產能的擴大和木門窗國家標準的出臺,中國木門標準化和產業升級進程將大幅度提速。"原國家建設部副部長,中國房地產協會名譽會長、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宋春華如是說。
標準之困
據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童悅仲介紹,國內木門行業近十年來大都采用定制化的非標準生產營銷方式,由于標準的缺失和不規范,木門生產只能量身定作。無論首次裝修的新房子還是二次裝修的老房子,都需要工廠非標生產和安裝,生產效率低,難以形成規模效益。"木門市場需求巨大,卻沒有統一標準來規范,木門產業巨大卻不能享受規模化之益"。圣象.合雅木門總經理康伯年等數位品牌木門生產企業的老總發出了一致的感慨。與木門企業的看法相似,來自木門生產部品供應商也都有"標準化缺失"之困。而這種困惑也從房地產企業傳出,萬科集團的一位高管指出:"我們的采購項目中,木門的選擇是比較困難的,其原因是標準的缺失。如果木門標準規范,我們與木門企業都會大量節省交易和生產成本,從而實現規模效益。標準化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要素。"
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木門總產值已達600億。業內人士預計2010年可達700億,預計3年內有望突破千億元大關。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木門生產中心,同時也是最大的木門消費市場。
著名經濟學家、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曾分析指出,由于中國房地產總量大,新房增速加快,老房改造量大、持續時間長,因此對包括木門在內的家具、建材有著強勁需求。
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專家部主任曲丕良撰文指出,窗的發展趨勢是檔次更高,尺寸更穩定,加工質量更好,耐磨性能更高,價格也會隨之上揚,成為高檔消費的奢侈品。
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行業進入的低門檻及相關行業的多元化發展需求,使得木門行業競爭步伐加快。如:木門的部分區域性品牌正在向全國性品牌轉化,一些外銷企業開始轉向國內,木地板、五金、櫥柜的部分品牌企業已經進入木門行業。"未來幾年,木門產業勢必會在大企業、品牌企業的帶動下,進行全方位的整合,在這一過程中,產業升級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這有一個前提,即,木門產業必須突破制約產業規模化、自動化和環保化的瓶頸,因此,木門產業首先要實現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