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2022年12月末至今,滬鋁大漲至19000元/噸之上后隨即快速下跌,一度探底至17865元/噸,目前已有企穩回升的趨勢。但整體價格仍處于2022年7月中旬以來的振蕩區間,在17000—19000元/噸范圍運行,處于上下兩難的境地之中。
從宏觀面上看,下一次議息會議將在今年2月1日召開,宏觀加息放緩與地產提振預期的利好均已出盡,需關注后續美聯儲加息節奏,當前滬鋁交易邏輯重回基本面。從基本面上看,供應端三現減產風波,整體復產勢頭停滯,或出現小幅縮減趨勢,需求端淡季效應愈發明顯,地產利好預期出盡,對價格支撐力度不強。
供應端減產動作頻出
此前國內電解鋁產能增減并進,一增一減之下出現維穩趨勢,但隨著貴州地區第三輪降負荷通知的發布,供應端平衡或被打破,出現小幅縮減。增量方面,此前減產的四川、廣西以及新投產的內蒙古等地仍處于緩慢復產狀態,目前規模已達34萬噸左右,內蒙古地區新增的白音華項目與2022年11月底通電的甘肅中瑞二期項目投產進度仍較為緩慢,產能僅出現小幅增長。減量方面,1月6日貴州地區發布第三輪降負荷通知,要求省內電解鋁企業繼續執行減產政策,三輪限電減產幅度累計超過60%,或將影響90萬噸電解鋁產能。此外,山東地區由于計劃產能轉出,月內將貢獻6萬噸左右的減量。截至1月初,國內電解鋁運行產能為4043萬噸,全國電解鋁開工率為89.3%,預計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實,月底產能將低至4000萬噸左右。
從產量上看,根據SMM數據,2022年12月我國電解鋁產量343.8萬噸,同比增加8.3%,日均產量環比下降261噸,至11.09萬噸,由于貴州地區電力緊張對運行產能造成了一定拖累,導致月內累計減產45萬噸,基本符合此前預期。預計1月產量將繼續環比下降4%,至330萬噸附近,同比增3%,需關注貴州地區后續政策執行情況,目前月內暫無新增減產預期。
需求端淡季效應明顯
傳統消費旺季已過,1月本就屬淡季,開工與訂單量均較為低迷,實際需求偏弱,以逢低采購和年前備貨為主,再加之國內疫情全面放開之下感染人數大增,下游企業開工率存在進一步下滑風險。從加工端來看,截至1月5日,國內鋁材行業平均開工率為62.8%,環比下跌0.6個百分點,同比下降5.69個百分點,主要是鋁合金、鋁型材及鋁箔等加工品新增訂單不足,淡季效應較為明顯,預計年后復工時將出現改善。從終端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1—11月我國房屋累計新開工面積為11163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8.9%;累計竣工面積為5570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9.0%,建筑型材仍對需求造成拖累,地產政策的持續松綁還需看最終落地效果,預計到下半年才會出現高頻數據的改善。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2年11月我國汽車產量達到238.6萬輛,同比減少7.9%,環比下降8.2%,預示著行業進入冬天。但考慮到新十條的出臺疊加春節前購車需求的釋放,2022年12月數據或出現一定的環比改善。截至1月9日,國內電解鋁社會庫存為62.2萬噸,環比累庫4.6萬噸,相較去年12月底大增12.8萬噸,同比降庫13.1萬噸,目前下游消費走弱疊加鋁加工產品運輸效率走弱,鋁錠社會庫存提前進入累積狀態且速率較快。一方面低位庫存提供支撐,另一方面累庫周期限制鋁價上行,滬鋁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當前基本面處于供需雙減的狀態,供應端產能修復被貴州地區三輪減產打斷,需求端從加工到終端均體現為弱消費,供需博弈之下需求更為疲軟,導致庫存表現為低絕對數與累庫并行,預計后續走勢仍以區間內振蕩為主,需關注企業年后復工情況及電解鋁成本變動情況。(作者單位:國海良時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