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每次聽到門鈴響就怕。年紀大了,下面的不好,每次都要跑個五樓下去開門。"昨天,居住在普陀區蘭嶺園小區內的葉阿婆告訴記者,自家樓下的防盜門經常失靈,導致她每次都不得不跑下樓去親自把客人接上來。安裝單位來修過后也還是時好時壞,原本的便民門卻成了添麻煩的門。據記者了解,在本市,類似防盜門帶來的"麻煩"并非個例。
防盜門防盜也防客
葉阿婆說,自己與老伴住在五樓,當年居委會來宣傳,說要在一樓樓梯口統一裝防盜門,居民都很歡迎。但裝上后,防盜門常常會失靈,樓下的訪客輸入數字接通對講機之后,門卻不能應 聲而開,很多居民不得不跑到底樓來"手動"開門。對葉阿婆這樣的老年人而言,門鈴一響,就意味著一次10層樓的運動。"而且報修也很麻煩,物業不管這個事,我們要直接找居委會或街道來聯系安裝單位來維修。"
有些家住二樓的居民不得不在防盜門失靈后充當"義務開門員"。一位二樓住戶董先生告訴記者,由于他家離防盜門最近,每天都不得不給許多陌生人開門,否則就只能忍受門鈴騷擾。
報修麻煩維修難
記者了解到,針對關于防盜門的投訴一般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某些小區的報修流程復雜,維修起來比較麻煩。負責蘭嶺園物業管理的上海曹陽物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萬經理告訴記者,他們小區的防盜門都是由街道統一安排安裝的,物業只負責驗收,所以維修是由安裝廠家負責的,居民只能通過街道或者居委會再聯系廠家來維修,程序比較麻煩。
其次,廠家維修態度雖好,但防盜門卻屢修不靈。一位業內專家向記者介紹,防盜門技術現今已很成熟,自動開門失靈通常由兩大原因造成,一是配套電器系統故障,門鎖是靠電力來推動的;二是門鎖生銹等問題。屢修不靈基本是由于產品出廠時質量存在隱患,事后再怎么修也不起很大作用。"一些小廠家本身在技術和配套服務方面存在缺陷,但成本比較低,所以往往會承擔居民小區防盜門的安裝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