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新年伊始,針對房價上漲幅度較大,城市的限購令又陸續在全國許多一線城市鋪開,可以想見,一線城市的建材市場將面臨更加慘烈的競爭。在此條件下,之前并不被廠家重視的地級市場,已成為木門等建材產品市場競爭的新戰場。甚至,已經有企業喊出了"把根扎到地級市場"。
然而,地級市場環境復雜、品牌觀念弱化、運營成本費用控制難,如何才能化難為易,真正地變"難啃的骨頭"為"誘人的奶酪"?哪些地市是企業競相爭逐的潛力市場?什么樣的木門品牌能在地市暢通無阻?廠家該如何平衡省級代理商、地市經銷商以及自身之間的利益,實現三方共贏?本期都將為您一一解讀。
目標市場需三個必要條件
"一般來說,所選區域市場目標應具備以下條件:1、當地市場容量和潛力較大。也就是說,當地人口總量大、購買力強、對木門產品需求程度高;2、區位優勢比較明顯,也就是經濟基礎結構完備,市場發育健全;3、競爭態勢比較明朗,產品有競爭力,競爭環境良好。"一位行業人士透露。
縱觀全國各個地級市,各市發展極不平衡,但整體來說長三角地區發展相對較快。比如浙江,無論是傳統工商業中心的浙東北,還是創造了改革開放模式的溫臺地區,均取得了迅猛發展,即便是欠發達的衢州、麗水地區,也擠進了中國最富城市前40名行列。因此,不少企業選擇長三角地市作為目標市場,尤其是原木門、等品牌企業。
衡量目標市場有兩個標準
選擇區域目標市場時,企業應注意兩點:1、市場份額最大化,也就是所選區域能使企業的投入和產出成正比,并力爭在主客觀條件相適應的前提下實現最大的市場份額,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營銷資源對等化,即企業應充分考慮其當前實際情況,包括企業自身的產品特性、資金儲備、人員素質等,量其所有、所能而為之;而且目標區域的數量不宜過多,地域跨度也不宜過大,范圍不宜太廣。
品牌企業在地市的四大關注點
當前,因為多數地市終端的品牌意識欠缺,導致品牌價值得不到體現。新進入地市的品牌還有可能因為不熟悉地市環境,生搬硬套原有的品牌推廣模式而落掉陣腳。雖然地市市場潛力巨大,但即使品牌企業也并非一帆風順,要平衡廠商間的關系仍需步步為營。
1、廠商忠誠度
地市級的經銷商同樣是廠家的"合作伙伴",因此忠誠就是品牌廠商長遠發展的基石。上游廠商應注意培養與地市經銷商的合作關系,逐漸形成一定的忠誠度,這對品牌在地市的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