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12月初,玻璃期貨主力合約一度達到每噸1887元,創下19個月以來的新高,且近兩個月漲幅近20%。玻璃價格上漲的原因有哪些?下游需求情況如何?
在上海浦東新區的一處建筑工地,正在進行外墻玻璃的安裝作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項目2022年6月動工,預計明年8月完工,建筑總面積為7.7萬平方米,因為玻璃用得多,成本占比較高,還好提前簽訂了采購合同,所以受玻璃漲價影響不大。
中建三局上海某項目建造總監王前文:整個玻璃幕墻在兩棟塔樓的大概使用面積在2.1萬平方米,玻璃的原材料采購價大概占合同額的25%,整個采購價格在2000萬元左右。
在河北沙河的一家門窗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現在發貨的門窗,90%以上用的是“三玻”,也就是三塊平板玻璃疊在一起,中間留有兩層的空氣夾層,這樣可以起到更好的隔音效果。
河北沙河某門窗生產企業運營部總監姚永凱:像往年基本上沒有什么生產、沒有什么訂單了,但是今年到12月份還是基本處于滿產狀態。
張科是河北沙河一家制鏡企業的負責人。他向記者表示,公司生產的大面鏡,每個月的產量大概在100萬平方米,最主要的原料就是平板玻璃,這部分占到他們總成本的80%。今年4月初,他們新增設了一個成品鏡業務,對玻璃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河北沙河某鏡子生產企業總經理張科:我們現在的采購價格是每噸1800元,相比11月份每噸上漲了100元,所以鏡子的相應銷售價格每噸也上調了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