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
近日,北京林業大學星泉廣場的6塊玻璃護欄上貼了波點貼紙,貼紙上還繪制了不同的鳥類圖案并附有文字說明。據悉,這是該校和諧家園志愿者協會的校園防鳥撞設施改造試點。
北京林業大學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后續學校相關部門將開展調研,商討具體的防鳥撞設施改造推行方案。
發現
玻璃幕墻成鳥類“殺手”
北京林業大學和諧家園志愿者協會負責人李妍妍告訴北青報記者,玻璃護欄貼上波點貼紙,主要是為了防止鳥撞。
李妍妍是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的大三學生。近兩年,她與和諧家園志愿者協會的成員開展了校園鳥撞監測,共監測到32起鳥撞事件。她認為,單純地收集數據意義不大,應該把數據落在實處,采取行動減少鳥撞發生。
今年9月,李妍妍開始和協會成員一起開展防鳥撞工作。他們先搜集了鳥撞和防鳥撞相關的科普資料,并于10月9日向學校綜合保障部提出建議,希望在校內推行防鳥撞設施改造。考慮到貼防鳥撞貼紙可能遮擋光線等問題,綜合保障部批準他們先試點改造星泉廣場的6塊玻璃護欄。
隨后,李妍妍和成員們采用了昆山杜克大學李彬彬副教授團隊王梓峰老師提供的5厘米×5厘米的點陣貼紙。李妍妍說,他們搜集資料時發現,這是目前已被大規模應用且被科學證實有效,又兼具美觀性和性價比的一種貼紙,在深圳的紅樹林生態公園、成都大熊貓基地等都得到了應用。“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在貼紙中間加上了協會成員自己設計的不同鳥類的圖案和文字說明,希望能向更多人科普鳥類保護。”
行動
給校長發郵件獲得鼓勵
為繼續在校內推行防鳥撞設施改造,李妍妍給北京林業大學校長發了郵件,建議加強校園防鳥撞措施。就此,校長回信道:“謝謝你的來信。我對你們的建議和項目很感興趣,能否在本周五下午5點左右,你們專門給我講講,我有問題可以當面請教,我也會請幾位老師一同討論,如何協助你們。”
為了向校長匯報防鳥撞設施改造項目,在協會成員的幫助下,李妍妍用2天時間準備了匯報材料。研討會上,校長和幾位專家共同商討了方案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并提出了針對性的修改與完善建議。校長也支持在校內推廣防鳥撞設施改造。
北京林業大學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后續,學校相關部門將開展調研,并評估所需資金,商討具體的防鳥撞設施改造推行方案。此外,校長覺得李妍妍等同學關注到鳥撞的情況非常好,希望他們可以開展相關的科學研究。作為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高校,學校也希望未來改變在建教學樓原本打算使用的高透玻璃,從源頭打造鳥類友好型建筑。
聲音
支持學生推行項目開展宣傳
李妍妍表示,之后協會也將對不同區域進行針對性設計。“我們計劃聯合藝術設計專業的同學,對電梯的玻璃外墻設計以動植物為主題的貼紙,并將此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傳窗口。”
此次防鳥撞設施改造其實并非李妍妍首次參與校園生物保護。今年6月,正值鳥類繁殖季,加上極端天氣頻繁,校園落巢鳥的數量激增,她和協會成員救治了20多只落巢鳥,還專門制作了科普展板在校內懸掛。
李妍妍的導師、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副教授賈亦飛告訴北青報記者,北京林業大學本身就是一個關注生態、綠色環保的大學,李妍妍所在的和諧家園志愿者協會在學校推行防鳥撞設施改造,既可以保護鳥類,也可以針對鳥類開展科普宣傳,又是學生力所能及的事,他作為協會的業務指導老師也特別支持。
賈亦飛表示,在匯報中,其他參會專家了解了鳥撞之后,對這個項目都特別理解和支持。“校長也覺得這件事是我們林業大學學生應該做的,所以他對這個項目給了很高的評價和支持。”
延伸
北京提倡城市建筑鳥類友好型改造
北京師范大學生態學博士生、全國防鳥撞行動網絡區域負責人柴子文告訴北青報記者,建筑物發生鳥撞的主要原因在于玻璃幕墻的使用,白天,玻璃反光會映射出周圍的自然環境,比如藍天、白云、樹木,鳥類無法識別玻璃就會撞上去。此外,一些玻璃柵欄透光性好,讓玻璃與周圍環境連為一體,鳥類看不到玻璃也會撞上去。而在夜間,城市燈光及建筑玻璃導致的光污染可能也會吸引鳥類、影響鳥類視線,讓它們撞向玻璃。柴子文說,一些志愿者在監測到鳥撞事件之后,會對建筑物業提出防鳥撞改造建議,比如貼圖案符合要求的防鳥撞貼紙。
關于防鳥撞,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由多家機構或個人共同發起的全國防鳥撞行動網絡已經連續4年對鳥撞建筑導致傷亡的情況開展調查。據其發布的《全國防鳥撞行動網絡2024年度報告》顯示,在2023年秋季和2024年春季的全國鳥撞調查之中,志愿者共記錄到鳥撞事件371次。這些死傷的鳥類中不乏全國重點保護物種,比如紅喉歌鴝、紅脅繡眼鳥、藍喉歌鴝、紅嘴相思鳥、鷹鸮、小太平鳥。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今年9月,北京市委生態文明委印發了《關于深化首都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鳥類資源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的一項主要任務是提升鳥類資源保護和管理,包括城市建筑鳥類友好型改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