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剛落幕不久的廈門國際石材展上,全國工商聯石材業商會會長、英良集團董事長劉良拋出一組令人深思的數據:巴西50%石材品種被“包礦”,意大利、土耳其緊隨其后,納米比亞包礦率甚至高達90%!
基于此,劉良預言,全球石材行業已進入“包礦時代”,“過去我們買的是別人開好的石頭,現在必須自己當‘礦主’!”劉良直言,隨著國內市場競爭白熱化,“包礦”和“開礦”正成為石材企業突圍的核心戰略。
劉良的觀點并非危言聳聽。廈門展上關于包礦開礦的熱烈討論余溫尚存,“世界石都”南安便已迅速行動,開啟了新的開礦篇章。
近日,記者走進豪升石業的代工廠內,多臺設備轟鳴作響,剛從歐洲運來的多柜“白沙米黃”荒料排成了一片。“今年開年第一批料剛到,客戶在看完版面以后,就要下單1萬多平方米3cm厚的石材。”豪升石業總經理王少波告訴記者,去年他們就到歐洲入股“白沙米黃”礦,通過近一年的打磨,該品種已經可以穩定開采。
“我們這款白沙,可以說是天然的鋁蜂窩,比傳統白沙的重量輕1/3,密度僅1.7,保暖和防火、隔熱、隔音性能優越。不管是用在會展中心、歌劇院、醫院等場所,都非常適用。”王少波介紹,現在該礦一個月可以開采1萬立方米,切成2cm的話,可以切出40多萬平方米的大板。
在千今石業的賣場,記者則看到了多款大塊狀紋理的石材,有意大利金、魚肚綠……千今石業總經理潘金燦告訴記者,這幾個都是他們包銷的進口材料,包銷雖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有時也很難“一刀切”。
“水頭有不少經營白沙的石材商,但土耳其的白沙很不穩定,有可能開采了一層以后就斷層了,且經營人數也多。”不堪其擾的王少波干脆去源頭開自己的礦,他認為,“礦主”身份意味著絕對話語權,擁有一款自己能主導的產品,能夠更好地控制價格、把控產量,不用為明天有沒有料賣發愁。
“全球找礦”的背后,反映的是當前的石材行業現實。劉良描繪了一幅中國石材人的“全球掘金地圖”:納米比亞作為白色石材主產地,超80%礦山由中國企業承包開采;柬埔寨灰色石材新勢力,大批中國礦主已扎根;澳大利亞礦山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優越,但開采成本相對較高……
在劉良看來,包礦僅是商業層面的資源鎖定,而開礦才是真正的產業鏈重構。“過去包礦可能只是簽個合同,交一些保證金,資源還是很難完全掌控。現在必須深入開采環節,從源頭控制品質、成本和供應穩定性。”他以納米比亞白石為例:“當地礦山被中國人承包后,開采技術、加工標準全面升級,產品附加值翻倍。”
劉良認為,不管是包礦還是開礦,都是促使石材從“單一品種內卷”轉向“品類生態競爭”。他解釋,當很多企業都做一個品種的時候,就會形成單一品種之間的相互內卷,價格戰在所難免。“當每個人都做不同的品種,或者手握多個獨家品種時,就能通過品類組合打造差異化優勢,比如用國產的香格里拉翡翠搭配納米比亞白石,設計出市場稀缺的輕奢空間方案。”
此外,劉良還特別提到英良集團的實踐——將亞馬遜綠、香格里拉翡翠等稀缺石材打造為奢侈品級家居。“包礦不是萬能,我們必須建立長期戰略,避免盲目跟風。”劉良呼吁,行業應建立資源共享平臺,單打獨斗難抗風險,未來一定是生態圈競爭。
“石材人正在改寫游戲規則——從前端礦山到終端設計,中國力量已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劉良預言,未來5年,擁有“礦山版圖”的企業將主導行業格局,而這場“資源革命”或許才剛剛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