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的五金產業始終是國內被人津津樂道的龍頭產業集群。近年來,依托原先五金的傳統優勢以及永康人自身的努力,永康門業集群的高速發展也同樣引起了業內的關注。由此,筆者實地走訪了永康市幾家龍頭企業,全面了解永康門業的現狀。
永康門業迅速崛起 規模梯隊初步成型
短短十多年的時間,總面積1049平方千米的浙江永康市涌現出了規模不等的不下一千家企業。總體集群產值占到全國門業的65%到70%。原先在國內聲名顯赫的五金之都又被冠以了門都的美名。
原先五金產業發達的先天優勢以及資源鏈的齊全成就了其門業事業的崛起。當然,在集群的整體發展的跑道中也出現了明顯的規模梯隊。從以步陽、群升為代表的幾家產值上10億的領頭羊企業到靠拼接為生的家庭式作坊,差距之大使得整個永康的門業格局初見明朗。也似乎預示著下一輪發展進程的開始。
管理是難題 集群洗牌近在眼前
迅速的發展必然也帶來了不少問題。"沒有實力、沒有品牌的可能要面臨淘汰出局了。"群升集團營銷總經理譚國志一見到記者就說了這樣一句話。
永康門業現在已經進入競爭白熱化、成本明朗化、營銷方式花樣化階段。與家居業其他行業同樣,集群中難免出現產品同質化以及企業管理之類的問題。而恰恰是這些問題促使了整個集群走向成熟。
"生產技術難度不大,管理技術難度比較高,我們這里都在扎堆,我們對工人非常嚴格要求的話,可能他會到別的廠去。因為永康傳統的企業不去打造企業文化,有時候我的員工明明違反制度了,把他開除掉,開除掉之后發現招一個人進來一個月也補充不上去。對于員工,很多企業都很自由,什么穿衣打扮、言行舉止,都沒有約束,在小城市里面這是一個大問題。"金凱德集團的董事長陳利新如是說。
雖然整體地方產業的發展孕育了許多在全國范圍里都可以占據一定地位的領頭羊企業,但同樣也滋生了更大一批無管理經驗更無系統流水線的作坊式工廠。競爭中凸顯的人員流失與管理問題變成為了整個集群的難題。
從積累資本到品牌之路 尋求集體轉折
門本身就并非是技術含量非常高的家居產品,相對來說門檻也不是很高,集群中的企業更是成本透明,知己知彼。記者了解到有超過十家的永康門企已經在央視做了電視廣告,這也證明了其集體品牌意識的覺醒過程。如果不注重企業本身的管理水平以及品牌價值,整個集群都會在轉型的過程中遇到瓶頸。
金凱德集團陳董在采訪中也很坦率的表示改革開放30年以來也讓永康的企業積累了一些資本。但在接下來的30年,中國的企業要走品牌之路,永康的企業也必須要走品牌之路,不走品牌必死無疑。對于永康來說,現在的1000多家門業企業可能未來就剩下幾十家或者十來家。所以現在一定要不遺余力的做品牌,不打價格戰,追求產品上的創新和突破。
筆者在走訪的過程中的確深刻體會到了永康人的勤奮與專注,也期待著永康門業企業完成從傳統制造模式到品牌訴求的完美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