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菊建立的浙江千秋門業有限公司是專業設計、生產和銷售防撬門、防火門、高級防護窗等建筑產品的現代企業。從數千元起家,到如今資產過億,陳梅菊用了七年時間,陳梅菊認為,七年來她最關心的不是銷售數字的變化,而是生產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提高倉庫里原料的使用率和流轉速度。因此她每天都在關注著生產一線。作為傳統制造型企業,千秋門業提高效率主要體現在生產環節。生產環節中原料的庫存和生產線之間的銜接很關鍵,直接關系到生產周期。
與千秋門業一樣,許多做到同樣規模的中國制造企業都面臨著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升級的瓶頸,品牌要升級,產品質量和附加值要升級,內部管理同樣也要升級,升級的手段之一就是內部管理信息化。
復雜的鋼材
作為傳統制造型企業,千秋門業提高效率主要體現在生產環節。生產環節中原料的庫存和生產線之間的銜接很關鍵,直接關系到生產周期。
在千秋門業,和大家平常想象所不同的是,入庫的原料是按噸計算的鋼材,而出庫進入生產線的原料則是不同規格、不同尺寸的鐵皮。因為門的種類有標準門、、字母門以及等之分,再按照每個種類下的款式、結構劃分,產品形態難以盡數,涉及到的原材料除了最主要的鋼材原料之外,其它材料也有數千種之多。
七年來,倉庫管理一直是千秋門業的重點環節。早在幾年前,原料庫的面積就已經超過1000平方米,但是倉庫的保管員僅有3個人。在產值沒有突破億元之前,員工還是習慣于手工來盤點倉庫的原料?!斑^去我們盤點一次倉庫,至少需要兩三天時間。”陳梅菊表示這種手工盤點、入賬的操作方式在當地同類企業中非常普遍。
手工賬最明顯的表現形式就是一張張記賬的紙。以千秋門業最主要的鋼制門板為例,鋼材進入原料庫之后,需要軋制成不同規格的鋼板,再上生產線進行生產。生產過程中出現原料的報廢很正常,但關鍵問題是,報廢率要讓生產線馬上知曉。陳梅菊感慨,無法第一時間獲得廢品率的數據很常見:“以前進行生產之前打電話問倉庫,倉庫說有這樣的原料,可是等準備將原料出庫時卻發現合格的原料數量與之前的核對有出入。很多時候其實是筆糊涂帳。”
除了物料有效庫存的賬面值和實際量之間的誤差之外,有時甚至一些成品的賬面庫存和實際量之間也有這樣的誤差現象出現。說來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供應部門不能直接看到庫存的賬面數值,信息沒有共享。要獲得有關庫存的信息,供應部門的工作人員只能打電話查詢,或者親自前往倉庫清點。但這些方法都容易產生誤差,而后者更費力。
出貨周期也是競爭力
千秋門業目前有2條生產線,但是要生產出不同種類、不同規格的產品同,這意味著庫存物料要非常精確地在生產之前進行妥當的安排。作為同線生產的產品,每天的物料安排很重要,一旦沒有配置好就會出問題。按照千秋門業現在的1.5億元的產值來換算,若停工8小時,每天損失至少50萬。
這種擔憂并不多余。以前就曾經有門業企業因物料配置不過關而不止一次使生產線停工的事件,這其中的損失對原本競爭就很激烈的企業帶來的影響可想而知?,F在整個T6的模式基本上已經成了“千秋模式”,除了在庫存方面發生的最大變化外,陳梅菊最高興的是出貨周期已經開始縮短。以前的平均周期是12天,現在已經降到9天?!斑@對市場競爭來說很重要?!标惷肪毡硎荆壳扒镩T業外銷和內銷的比例是各占50%,經歷了去年的金融危機后,其外銷份額下滑,但內銷卻有了顯著增長,目前的增量同比已超過10%。
嘗到了對內部管理進行整合的甜頭后,陳梅菊打算在經濟低迷期集中精力進行企業的升級改造。除了信息化之路,她還準備在人力資源配置、更為細節的流程管理等方面進行升級:“低迷時我苦練內功,經濟轉好時就可以有更大收獲。”
生產成本降低20%
陳梅菊很早就認識到了庫存和生產流程上的這些問題,而當千秋門業的產值突破億元時,這一矛盾顯得尤其突出。經過權衡和比較,千秋門業引進了用友的T6管理軟件,希望以信息化手段來提升效率,掌握準確的庫存信息。
這一系統最大的好處在于全面,其應用可以覆蓋企業管理的各部門,包括采購、銷售、倉管、人力資源、財務等,各部門間信息保持同步共享。作為幫助中小企業進行嚴格內部流程管理的軟件,巧妙之處還在于其適應性強。用友公司小型管理軟件事業本部副總經理程剛認為中小企業對內部信息管理軟件的要求之一就是軟件要能夠提供豐富的自定義功能,不同企業可根據自身需要,設定符合自己應用需要的流程和管理模式,以適應不同企業的管理需要。
陳梅菊回憶,從2008年初T6系統在千秋門業上線開始,經歷了3個多月的磨合期,主要是采購、倉庫以及生產供應部門等關鍵崗位員工對系統有個熟悉的過程,以及按照千秋門業的具體情況所進行的管理模式和流程在細節方面在進行初始設定。
“三個月過后,情況看起來的確好多了?!眰}庫負責人表示,他最希望看到的“限額領料”終于變成現實。倉庫的主要工作就是滿足生產線的需要,而手工賬因為數據不夠清晰和時間不同步,有時車間會提前把幾天,甚至更長時間生產所需的原料提前領走,這給原本就龐大的倉庫數據統計又增添了麻煩?!斑@樣容易造成內部管理的混亂,而且有時提前領料對生產沒有任何意義?!眰}庫負責人如是說。
備貨是只要涉及到生產領域都繞不開的環節。國際鋼價穩定時,千秋門業通常會準備2個月的原料庫存。陳梅菊笑稱,上了信息化之后最大的變化是物料不用多備了。過去采購部門在接收供應商送來的原料時曾經鬧過這樣的笑話:“比如以前供應商這一批送過來的貨是80噸,倉庫的管理員入庫時并不了解生產線的真實需求,就照單全收、直接入庫了,實際上我們需要的只有50噸,多出的30噸其實是供應商的生產失誤,但成本轉嫁給我們了?,F在接貨,要加上入庫的采購單號等一系列序號,必須全部核對上了,并且完全符合我們的生產采購要求時才能入庫?!?/P>
成本是所有制造型企業所最關心的要素,通過降低庫存卻帶來了成本的降低。讓陳梅菊欣慰的是經過一年的內部梳理,整個生產方面的成本降低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