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業沖擊建筑型材業
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與建材業是唇齒相依的關系,只要是建材行業,都會或多或少受到房產業的影響,而建筑型材業受到的影響尤其大。成都陽光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健說:“自從政府的‘限購令’出臺以來,房產業便受到影響, 給建筑型材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建筑型材工程單的數量明顯減少了。”康泰塑膠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總經理干學峰也發出了同樣的感嘆:“買家的購買力弱了,相應的賣家就要跟著受影響。” 銘帝鋁業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巖則說: “建筑型材業今年受到房地產業的影響還不是特別明顯,原因是各企業都還有以前的合同與訂單。從明年開始,這些企業受房地產業的影響就會凸顯出來。”
成本上漲
近兩年,隨著石油價格的居高不下以及物流運輸成本的上漲,鋁礦石的價格不斷上升,增幅達10% 以上。同時,人工費用也處于上漲態勢,漲幅在5%—15% 之間。四川省金屬結構協會的統計顯示,四川型材企業所生產的建筑型材由于各項成本的上升, 將增加20% 以上的成本。
信貸縮緊,融資困難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國家實行了穩健的金融貨幣政策,從而提高了銀行貸款利率,致使企業在融資方面顯得步履蹣跚、舉步維艱。企業得不到銀行在資金上的大力支持,資金鏈條的斷裂便隨時都可能發生。
同質化現象嚴重
四川型材市場的競爭已趨于白熱化,技術革新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然而,即便是陽光、三星這樣的大企業也沒有走在技術創新的前沿。業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誰創新,誰受傷。四川廣漢三星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肖家龍說:“在知識產權得不到充分保護的時候,創新就意味著被抄襲。”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問題,企業才在技術革新與創新方面持保守的態度。
企業多,品牌少
目前,四川的型材企業有30 多家, 盡管與廣東型材企業相比有著一定的差距,但在整個西部,已經算是一支不可小覷的隊伍了。然而,真正能夠讓人耳熟能詳的品牌卻不多。筆者在成都幾家知名房產企業以及門窗企業走訪了解到,來自省外的型材品牌仍然占據了成都60%—70% 的市場份額。
困境下,如何應對?
面對房地產業所帶來的巨大影響, 四川的型材企業也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在渠道建設方面,型材企業均采取了兩條腿走路的方法:工程與經銷商。“兩手抓,兩手硬”的措施為企業拓寬了銷售渠道。型材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開源節流、勤儉節約, 盡量做到不浪費,從而減少因原材料上漲而造成的成本上升的影響,并不斷提升企業產品品牌的價值,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以此來與同行競爭力。
四川省金屬結構協會會長劉丹陵說:“行業的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協會、媒體的共同關注,有了各方面的支持,企業才能轉到良性發展的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