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到今,“功高震主”的例子屢見不鮮,經理人在企業組織里也經常遇上這個惱人的困擾,尤其是對于能干且嶄露頭角的人,似乎是無法逃避的困境,能否處理關系得當成為經理人的大挑戰。
成功的領導人,原來就需要吸引能干的部屬。能干的部屬協助領導人完成事業,成就事業后理應感激,為什么會有“功高震主”的問題呢?這要從領導者與部屬兩方面來看。
古時候,國家領導人需要有人來幫他攻城略地創建朝代,或者分官設職管理國家。部屬協助領導者達成目標之后,領導者的想法可能逐漸轉變,反而感受到部屬的無形威脅,害怕大權旁落。這種心理狀態非常普遍,尤其在“有你無我”的政治職位上。能幫皇帝打天下的人,也有可能取代皇帝的位子,這種未來潛在利益沖突,埋下“功高震主”的陰影。會使得皇帝想要先下手為強,免得噩夢成真。
除了這種潛在的利害,另外沖突來源則是個人自我中心的心理狀態所造成的。有能力的人通常都有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認定自己有超越別人的能力,解決組織的問題。不只是能干的屬下有這種想法,組織的領導人多半也有高度自我中心的心態。所以當一位能干的部屬完成任務,得到組織內外肯定之際,間接的就沖擊到領導者的自我意識。
現代社會,當聚光燈都照在成功的部屬身上時,領導者如果胸襟不夠寬廣,就會產生不易平衡的心理壓力。有些領導者甚至會排擠即將出頭的部屬,因為他認為成功的部屬讓自己喪失“光環”,這便成為另一種“功高震主”的來源。
“功高震主”除了領導者的因素外,還有部屬本身的原因。能干的部屬往往也有自我為中心的心態,尤其當他對組織有重大貢獻的時候。高度自我中心的人,會認為組織沒有他不行,在言行當中展現了這種傾向,而沖擊到上司的地位。即使沒有實際上威脅到上司的權威,也會在上司的心理上產生壓力。
戰國時期,魏文侯的大臣樂羊子以三年時間打下中山國,得意的回到魏國,自以為功勞在己。魏文侯拿出一個筐子來,里面裝的全部是三年來朝內大臣誹謗樂羊子的信件。樂羊子一看冷汗直流,才知道若不是因為魏文侯的信任,早就被撤換,甚至性命不保。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成功的人也需要長官的信任。但是能干的人容易自以為成功皆是因為自己的能力,沒想到如果沒有長官信賴與支持,很可能他沒有發展的空間,甚至遭人破壞。
經理人在崗位上追求他人尊重與肯定是很自然的心理,也是工作的重要動機。但是過度在意他開會所坐的位置(除非職務上應有的安排),過度在意別人對于他應有的關注,甚至一定要凸顯他的重要性;即使能干的部屬沒有取代領導者的意圖,更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引發“功高震主”的困境。
說起來,任何組織都需要能干的成員,尤其是高手難尋。可是當一個人能力逐漸展現,而能夠為組織做更大的事情之際,如果不能突破傳統“功高震主”的陰影,因而遭到壓抑,對于組織與個人都是非常可惜。
現代社會組織,雖然仍要求成員對于組織應表現忠誠,但成員已普遍沒有一定要為某一企業效命一輩子的觀念,而且能干的人是企業追求的對象,他的市場性很高。
一個企業想要吸引能干人才,就需要提供他發揮的空間。
可是企業或企業的領導人,如果沒有寬闊的胸襟,了解能干的人所需要的舞臺,以及容忍在舞臺上表演者不可避免的燈光,能干的人就可能在“功高震主”的陰影下,退出或另尋舞臺。
因此,如何搭建舞臺,讓能干的人充分發揮,是成功領導者重要的特質。鋼鐵大王卡內基給自己的墓志銘就是,“這里躺著一個能夠吸引比他更能干的人為他效力的人”。如果領導者的胸襟不足,他怎么可能讓能干的人充分發揮,而不導致“功高震主”的后果呢。
另一方面,能干的人也要了解上司心理上的感受,而設法減輕不必要的壓力,包括信息與功勞的分享。
一個人能夠在舞臺上發揮,也是因為有好的領導者在幕后為他布建舞臺,甚至掃除障礙,才能夠讓他發揮。任何再能干的人都有能力及思慮不足之處,而需要借重別人的力量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包括上司的支持。所以避免獨占成功的光環,是獲得支持的重要一步。
而部屬要持續獲得上司的支持,除了盡心努力之外,很重要的是要讓上司有足夠信息來了解自己的做法。許多職業經理人因為對于自己的專業能力與對企業的付出有相當的信心,有時會忽略企業領導者所需要的信息,以至于影響到領導者對他的信任,甚為可惜。
一個人的成功絕不會是只有自己的能力,而要有領導者與團隊的支持。因此,已經晉升為領導者所信任的核心成員,如何體會領導者與同儕的重要,避免“功高震主”,實在是高度的藝術,也是想在組織內持續成功者必須思之再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