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管理”還是“過度管理?
www.63-hd.com 時間:2012/3/22 來源:門窗幕墻網 作者:www.63-hd.com 點擊:812
一百年前,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科學管理理論奠基人,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的泰勒發明了“科學管理”分析方法,從此工廠的產出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時至今日,“科學管理”依然被廣大的中國企業視為臬圭。
據通訊界業內人士反應:中國移動對處于前端的服務人員制定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員工遲到1次扣款300元,如果當月工資被扣完,下月繼續扣。聽到這個制度,我有點發暈,這哪是中國移動――這個中國通訊界老大該干的事情?!當然我不是說移動可以不要管理,而是很難理解這種“酷刑”產生在一個行業領導者、穩健發展的企業之中。這難道就是泰勒所指的“科學管理”?是移動所指的“規范管理”?我以為都不是,這是“過度管理”!
這是一個現象,但我們必須要看到,時下,在大企業里常有發生的這種現象背后的本質是什么,它的危害在何處以及我們如何來改進?
規范管理的巨大威力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企業發展不過30來年。借助于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科學的管理理論和方法進行管理,以提升效率是不可厚非的,而且規范管理確實可帶給了世界企業、中國企業的“累累碩果”。
看看海爾張瑞敏一怒“砸”冰箱后推行“日清日高、日事日畢”的科學管理方法,從此海爾名揚世界。
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開創了終端拜訪的“八步驟”模式,對終端進行地毯式、全覆蓋、無重復的服務,控制了終端,它們取得了輝煌業績――形成了全球碳酸飲料雙頭壟斷的格局。
中國營銷From EMKT.com.cn界流行的深度營銷模式,結合了“前輩”可口可樂的“八步驟”樣板,造就了中國企業界獨有的“制度化拜訪”模式,重塑了工商互動、價值鏈協同、團隊專業、掌控終端的獨特套路,并在很長時間成為最流行的營銷方式。
凡事都有兩面:有利必有害,所謂“利害”嘛。對大中型企業來說,做到“規范”固然很好,但不可陷入“過度”的泥潭。
陷入“過度管理”的泥潭
當下,細節管理、重在執行之聲不絕于耳。似乎制定了最嚴格的標準和制度、領導事必躬親就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解決一切問題,進而達到客戶的最高滿意度。
中國移動“遲到狠狠扣款”的例子只是“過度管理”最淺顯、直觀的一個表現。看看目前各行業“過度管理”的現象還少嗎?
近幾年被媒體曝光最多的職能部門――城管,開始是小攤小販的“暴力抗法”最后到城管的“暴力執法”。城管維護城市的整潔、衛生和形象理所應當,但政府的執法職能部門很多,為何偏偏是城管執法中頻發暴力事件呢?由此可以看出這就是典型的“過度管理”造成的沖突。
城管暴力的背后實際上是“城市面子”與“小販肚子”的矛盾。“規范管理”是必要的,但不能“過度管理”到小販“無法生存”的地步。可見,此時的“過度管理”顯然已經是“不科學的管理”了。
鳳凰衛視主持人梁文道在一期節目中提到這樣一件事:一家企業為杜絕員工多次上廁所繼而降低生產效率,就特別規定了女工上廁所的時間和頻率,超出“規定”就要像移動一樣“狠狠扣款”。想想就覺得很悲哀,這難道就是“規范管理”?簡直就是違背自然規律的沒有人性的“暴政”。
不由得想起另一個案例。幾年前,有一家集團公司下屬食品企業,前任總經理從無到有創立了這家食品公司及品牌,苦心經營了好幾年。此時這個品牌在東北、西北與華中一帶已經小有名氣。但集團董事長覺得公司的總經理是“泥腿子”一個,沒有什么理論和科學管理方法,一紙調令將這位總經理調到集團其他的下屬企業。
高調迎來的是一位在某世界500強做過中國區高管的職業經理人,簡歷上說此人有豐富的現場管理能力和生產管理能力。我朦朧感覺到,這是一個不好的信號,我的直覺是:生產管理和銷售管理完全是兩碼事,生產可以流程化,而營銷、市場變化太多,很難一成不變的流程化,尤其是中小企業。生產規范化、標準化對這個企業的支撐是基礎,不是關鍵。
這位現場管理“很牛”的總經理一來二話不說,把所有的制度全部重做,流程重新建立,人員也做了大幅度的調整。他的觀念是:制度好了,一切就好了。我想起葛優為某涼茶做的廣告:心順了,就一切都順了。但事情遠遠沒有他想的簡單,“統得過死”之后,業務人員沒有了一點自由決斷、見機行事的空間,所有手續都按照流程走。這造成市場反應速度低下,許多促銷機會、打擊競品的時機都錯失了;人員考核過度注重銷量和結果,使得短期行為嚴重;經銷商銷量下滑利潤空間變低,不愿意配合企業做宣傳。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做得最多的事情是兩件:月初下任務;月底催回款。月初對任務高談闊論一番;月底電話催回款對下面的人員怒罵一番。
最讓我感到難以理解的是:本來包干的費用,總經理還要直接打電話去查大區經理住宿是否虛報金額,結果是遭到強烈的抵制。有趣的是,因為不懂超市、賣場的常識,帶著相機去拍照,差點被沒收!把大區經理嚇得去和賣場買手等多方溝通,很是忙活了一陣子。
不記得誰說的一句很有道理的話:一上來就大動制度的領導是無能的體現。我深以為然。
最終制度是很完善了,但效率變低了,內耗變大了,機會沒有了。銷量不但沒有因為“規范”而上升,反而因為“過度”而下滑嚴重。不到一年,這位總經理黯然離開了這個位置,原來的總經理又被董事會請了回來,官復原職。董事會的結論是:“懂管理的不一定懂營銷管理;過度管理危害很甚”。中國的事情往往是這樣:一抓就死,一放就亂。推論到企業的業務也是這樣,這就要考驗領導團隊平衡能力和一個對管理的“度”的火候把握。
“過度管理”的危害
中國移動對前端服務人員進行嚴厲的考核,本來也可以理解,因為前端處于“戰爭前線”,代表著公司的形象和服務質量。但對于這種“極端”的方式,筆者總覺得它的危害遠遠大于它的好處。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這種“苛政”式的管理完全把員工推到了企業及企業管理者的對立面,是對員工的不信任。不相信員工的自我管理的需要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將員工置于管理的對立面,許多靠教育、靠自覺、習慣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現在卻要依靠考核、命令、強制的手段去解決。
其次,壓抑了人性和創造力。有學校為了追求校園的“寧靜”和“秩序”,規定在校園內、走廊中不準講話,見面用“眼神交流”,這不變成“地下工作者”在“白區”了嗎!這些做法壓抑了人的個性,不利于人的發展,不能體現人本管理的思想。再有,人人自危、高度緊張、處于封閉的狀態員工怎么可能服務好客戶;學生又怎么能好好學習、快樂學習?!
最后,“過度管理”是對企業文化發動的一次“內戰”,嚴重削弱了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和團隊凝聚力。試想,員工受到這樣的待遇,他會怎樣對待客戶?就算有制度防住他們,比如:錄音、監控、顧客打分評價等等,但你只能做到“形于外”,而不是“發如內”。他可以很職業的做事,但卻不是很真心、很用心的做事,這就是最大的危害――沒有了忠誠度!從更高的層面來說,“過度管理”嚴重影響企業文化的“內核”――團隊凝聚力,人人為了自保,為了不被牽連――被“狠狠扣錢”。只要不是我管的,或者就算是我管的,也會相互推諉、不愿承擔責任,這樣的團隊會有戰斗力嗎?如果真的“狼”來了,也會“各人自保,如鳥獸散”。
跳出“過度管理”的“紅海”
當然,“過度管理”并不是針對中國移動一家來說。但筆者還是認為,中國移動大可不必如此學習泰勒的“科學管理”,其實泰勒的“科學管理”也強調了人性化;況且隨著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有些不合時宜的東西更應該剔除掉。中國移動作為移動行業的領導者,更應該大氣一些,完全可以相信自己員工的素質和對自身的控制力。以下談幾點個人看法。
第一,建立信任。這個要靠授權,明確各自職責,將信息流程的臃腫度將到最低。授權并不是棄權,而是為了更好的利用好權力,也是為了更好的監控權力和掌控權力。不必事必躬親,事事不放心,其實絕大部分員工心中都有想干出一番事情的“理想”。最重要是對下屬有授權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求和標準,這就夠了。
第二,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具有毛主席說的“播種機、宣傳隊、宣言書”似的效果,而且力量源源不斷。沒有人是想退步的,只要他覺得有希望且能實實在在的看到希望。
第三,職業規劃。規劃、晉升這一塊移動做的還是不錯的,但前端人員晉升的途徑及時間問題;合同制人員的晉升、薪酬等問題;再有就是培訓和激勵機制。不斷有新的機會出現;不斷有新的思想輸入。能看得到自己的位置,以及位置移動的軌跡和方向。
第四,企業文化。從文化的層面對員工進行再宣貫,文化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從員工工作的行為上著手,不斷深化,由制度到行為,由行為到習慣,最終形成觀念的革新和對企業價值觀的認可。
如果在員工的內心,為能成為中國移動的一員而驕傲、自豪的話(實際上合同制員工內心形成這種觀念更重要),那么中國移動就跳出了“過度管理”的“紅海”,進入了既“規范”又“活力”的“藍藍大海”。希望中國移動能成為管理之道的“大氣者”,而不是落下“狠狠扣款”的“口實者”,真正做到并提供中國移動所塑造的核心價值觀:“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相關資訊
圖片新聞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