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LeOn說過:“國內好的企業博客屈指可數”,的確。這讓筆者覺得有必要把這個案例分享給大家。
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大概兩年前在新浪開博,目前訪問流量已經超過200萬。其實在新浪博客平臺,超過200萬根本算不了什么。并且,相對大名鼎鼎的戴爾直通車和Google黑板報,他們也沒什么名氣。
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做的有聲有色,并且還在孜孜不倦的努力著。
到目前為止,筆者覺得MSRA可以認為是一個很成功的企業博客,如果稍顯遺憾的話,就是MSRA畢竟不是一個有非常盈利目的的企業,沒有直接帶給用戶消費的產品,以至于在跟用戶進行產品溝通上,沒有機會充分驗證企業博客的角色和功效。這是一個遺憾。
除了這一點,可以說MSRA很好的體現了企業博客應該具備的一些要素和努力。首先,團隊,微軟亞洲研究院在最初設立這個企業博客的時候,并未有專門的內容維護人員。后期發現效果不錯后,配備了專門的博客內容人員,這樣有專門的人員在思考如何通過這個博客與網友互動,并利用好這個平臺。
第二點,總部的支持。據MSRA的人說,到現在這個博客的業績已經作為重要工作定期向微軟研究院總部匯報,并得到了亞洲研究院領導以及總部的認可??梢姡绢I導層的認可和推行是一個企業博客得以運轉的關鍵。
第三點,不是只有宣傳稿可發布。在MSRA上,很好的回擊了企業博客只有宣傳稿的誤區。事實上,從企業本身而言,依然是能找到很多網友關心的內容和話題,而這些內容卻也可以實現可讀性與企業產品的關聯。比如MSRA的“人立方”、實習生等等。通過這些內容實現了一種對話和持久的信息傳遞。需要的時候,它才會成為一個有利的披露渠道。
第四點,多維度的內容形式溝通。引入更多方面的人參與到內容的寫作中,而不是一個人在發聲。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不失時機的為博客引入鮮活的內容,讓網友參與進來,達到互動,其實也實現了利用這個博客平臺的機會。這是一種非常良性的互動過程。舉例而言,通過博客向蓋茨征集提問,發布會現場由高管回答來自博客的提問等等,最終效果非常好。
除了上面這些,MSRA的運作團隊有著與戴爾直通車負責人一樣的熱忱和面對網友的真誠,這都是一個企業博客所必須的。運作一個企業博客可能不會給公司帶來直接的收益,但長期積累下來的價值是巨大的。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還有比學會跟網友溝通更大的收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