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市場最怕有心人,營銷員把別人知道的、但懶得去做的事情做好,機會就會眷顧他.同樣都是做銷售的人,業績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市場做反復,反復做市場”,不就那么一點兒破事嗎?拜訪客戶,看看銷量,瞅瞅對手,填填表格。究竟有什么可以創新的?這么想就錯了,優秀的營銷員就是在最平常的地方創新,每天問自己8個問題。
一、增加了哪些渠道和網點?
渠道的物理地盤不會擴大,但地盤內容可以擴增。營銷員必須不斷思考自己的地盤能不能擴大?網有沒有撒開?雖說渠道不是每天都能夠增加,網點倒是可以做到隨時有新發現,營銷員只要腿勤嘴勤、肯出力、會溝通、講誠信,多增加幾個銷售網點,擴大影響并不是什么難事。
二、終端生動化增加了哪些內容?
終端生動化的元素包含如下幾種:導購員、促銷活動、堆頭、端頭和特殊陳列、終端形象宣傳(店招、廣告牌、舉牌、掛旗、地貼、DM、跳跳卡等)。營銷員每天考慮:我的終端增加了哪些內容?
1、導購員的管理就是武器的管理,導購員分三六九等的培訓和管理,你要天天考察才行,如果你讓導購員自生自滅,導購就會讓你的銷量自生自滅!
2、促銷活動夠有新意夠刺激嗎?是有一搭沒一搭還是長期的規劃!
3、你的堆頭、端頭和特殊陳列都做出了自己的個性了嗎?能夠增加個排面嗎?能給成列擺個別樣的POSE嗎?別讓陳列淪落在塵埃之中讓人一掠而過。現代終端經常有異型成列、形象陳列或者個性陳列,往往能產生聚攏更多人氣的效果。
三、可獲得進貨頻率提高了多少?
何為銷量?產品從工廠流出,到經銷商倉庫,再到終端倉庫,再到被購買,這是一個完整的銷售過程,只有完成了這個銷售過程的銷售額,才叫銷量;而處于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產品,都只是實現了庫存的轉移而已。銷售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可獲的進貨頻率決定了這個過程的長短,頻率越高,過程越短,運轉就越快,形成了良性循環健康發展。
營銷員要知道,你的客戶有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活躍客戶有多少,活躍客戶越多,你跟客戶溝通的機會、加深感情的機會就越多,你才能鋪就產品銷售的“高速路”。
四、客戶經營的品項增加了多少?
客戶經營你的品項越多,銷量自然越大,但顯示是客戶愿意賣插銷品項,推薦難度小,購買概率高,資金周轉快。營銷員要用消費者的心態調動客戶的品項,提高積極性。
五、客戶的庫存結構比原先合理了多少?
客戶的庫存結構是銷售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所以,客戶訂貨單時候,要為他們做全面分析,庫存情況怎么樣,哪些品項要上,哪些品項要減,下一步的促銷活動用哪些品項,預估銷量有多少,有幾個新品要推薦,競品的哪些品項需要自己借鑒,這一系列細節都要考慮周全。
六、客情比原先好了多少?
客情就是生產力!做營銷很大程度上就是做客情,做客情又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產生矛盾-解決矛盾-再產生矛盾-再解決矛盾的過程中。要明白,沒有矛盾就沒有客情!因為他們與客戶之間本來就是一對矛盾體。營銷員與客戶在不斷的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求同存異,增進了了解,加深了認識,規范了方向,統一了目標。
七、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度提高了多少?
消費者觀念、消費文化、消費能力和層次不同,高中低檔的產品都有相對固定的消費群體,再不知名的品牌,也有鐵桿消費者。你是否經常對消費者做一些調查?知不知道我的牌子?你最認可誰的牌子?你覺得差距在哪兒?你對這個產品有什么要求?
八、成長了多少?
個人成長了多少,市場成長了多少,品牌成長了多少?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營銷員每天必須要比昨天進步才能適應整體環境的要求,營銷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行業,營銷員是一個非常有彈性的職業,所以營銷員需要有“自虐”心理,自己給自己找活干,自己逼自己學習,自己逼自己思考、創新,自己逼著自己充滿激情,自己逼自己成長,把工作當做一種樂趣,當做一種愛好,全身心地投入,你才能與時俱進,“自虐”是胸懷,不是目的。
這種做法都很簡單,如果不想做的話,我們也會有很多理由懈怠下來去偷偷懶,但做市場最怕有心人,營銷員把別人知道的,但懶得去做的事情做好,機會就會眷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