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銷售人員的綜合素質是企業營銷工作成敗的關鍵之一。而綜合素質的高低與否,一看其品德思想,二看其行為習慣。品德思想是內在的東西,一時難以評價和量化(內藏于心)。而行為習慣卻是有目共睹、直接關乎工作的成敗得失(形諸于外)。一個具體的人,總是優點與缺點并存的。世間本無完美的人。但對于工作與生活,在品行習慣上卻必須揚長避短。這樣才能于工作于自己有利。
我在自己的營銷生涯上見過不少值得尊敬甚至敬仰的營銷人。也見過不少品行低劣、投機取巧的營銷人,這些營銷人的壞習慣直接影響了企業品牌與個人品牌形象。于人于己都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前面說過,人的壞習慣當然不止十種,但有十種壞習慣,是對銷售產生負面影響的。也是企業所不恥的。
1.言行消極
所謂言行消極,是指每天心態萎靡不振,怨天尤人。言語之間,僅顯負面思維,有意或無意的喜歡傳播負面消息。據心理學家說,人每天產生成千上萬個想法。但每天固定的想法就幾個。其中有許許多多的人大部分時間都集中在消極的、負面的想法上。一個擁有負面想法的人,不僅無法勝任工作,也無法面對生活,他的言談舉止必然也是消極的。消極的習慣是一種病毒,很容易的就傳染給別人。
銷售是一種持續面對挑戰的工作,無論是銷售人員還是銷售團隊,都必須要求良好的“士氣”。否則必然軍心不穩,天下大亂。言語消極其實是一種病,經常有言語消極的人都是因為染上了消極思維的習慣。
銷售工作是一種對心態與激情要求很高的工作,否則無法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那么如何做到積極的心態呢?
筆者不是心靈導師,也沒有這個能力開藥方。有消極習慣的銷售人員不防好好的看幾本如何調整心態的書。實際上正常人都有心理“疾病”的時候。關鍵是如何正確應對,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象所有的普通人一樣,筆者也經常碰到不如意之事。我的應對之道主要在三個方面。第一看書,俗語說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中國讀書人講究“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實際上就是內圣外王之道。要想治理天下,還得提高自身的修養,從修煉自己開始。其中,讀書確是完善自己的一條正路。至于讀什么書。大可因人而異。筆者喜歡讀的書比較雜。舉凡經史子集、人文社科都愛看。第二是與心態積極的人交朋友。子曰:無友不如己者。說的也是這個道理。第三是經常鍛練身體。運動有助于緩解壓力、消除負面情緒。偉大領袖毛主席也說過“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蠻其體魄”。說明了良好的身體素質對精神的支持作用。具體采取何種鍛練方式,大可因人而異。沒有固定的方法。
2.飛短流長
第二大惡習是“飛短流長”,所謂飛短流長,是工作不放在正事上,成日打聽和傳播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舉凡工作(正事)以外的“婚喪嫁娶、人事升降、機構改革、新來舊走”,無不是這些人關注的對象。一有風吹草動,便樂此不彼的四下竄連,相互討論。
飛短流長消磨了時間,降低了士氣、耽誤了正事。于人于己都是一大惡習。有道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小道消息也是如此。有進取心的營銷人應當嚴格要求自己。將精力放在學習與工作上。
對于小道消息大可采取聽之任之、一笑了之的態度。所謂謠言止于智者也是這個道理。
3.鉆營小利
所謂鉆營小利,指投機取巧,騙取正常收入以外的小利。例如虛報差旅行費、公關費、虛報導購員工資或獎金等。例如,在差旅費用的使用上,企業與銷售人員之間常有一些制衡與反制的手段。有這樣一些業務人員,每月出差只住澡堂,不在于他們有潔疵,而大于住澡堂便宜,一般過夜費用不過30-50元。而稍微好點的企業住宿標準都在200元左右。于是一月下來,光虛報住宿費用都在四五千元以上。對于差旅費用,有些企業采取實報實銷但制定上限的方式,有些企業采取包干的方式。不管何種方式,企業都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慮,希望業務人員如實填報差旅費用。而有些業務人員往往出于圖小利的心理,虛報差旅費用。于是,雙方之間的博弈過程中,發展出了許多制衡與反制衡的手段。
有道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智”,企業有時也睜只眼閉只眼,雙方之間只要不是過分,大可由之。畢竟,業務人員的主要成績還在于銷售業績。業績好,往往可以掩蓋一些瑕疵。對于業績不好的區域,很多問題,即使是小問題也容易被公司放大。
4.瀆職腐敗
如果說“鉆營小利”還是屬于道德層面的問題,那么“瀆職腐敗”有可能涉及法律層面的問題了。瀆職腐敗在營銷界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只是他的問題還沒有大規模浮出水面而己。有道是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某些營銷人進企業的目的不是放在正道上,而是一門歪心思。盡想著掙得盆滿缽滿之后蹓之大吉,再尋找下家可以下手的單位。
所謂瀆職腐敗,無非借工作之便與手中的權力,謀取個人的私利。并且這一私利已經觸及了法律所規定的內容。銷售人員瀆職問題常見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攜款逃跑(小公司多見,大公司越來越少)、非法轉移貨款、向客戶收取紅包或返利、注冊皮包公司放政策掙取差額利潤、虛報場地費、私自炒單、倒賣公司促銷贈品、與客戶聯合套取公司政策等。
腐敗的主觀原因是道德層面的問題。客觀原因是公司管理漏洞多,銷售人員權力不受監督。
5.不務正業
不務正業,顧名思義,乃是工作的時間做工作以外的事情。比如吃喝嫖賭、游山玩水、燈紅酒綠等。業務人員不務正業,即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當然任何事情還是人的因素第一。不務正業的銷售人員本身就沒有嚴格自律的精神與高度的責任感。大多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能混則混的態度行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是他們的心理狀態。
不務正業,首先是要有“正業”可做,正業沒有,銷售人員自然是“不務正業”啦。某些廠家管理松懈、粗放、制度混亂是造成業務人員不務正業的客觀原因。比如,某些建材廠家的某些業務人員。除了新開網點,每月跟進銷售與回籠,完成總部與經銷商間的銜接后,大多無事可做。既然工作上“無事可做”,沒有上進心的業務人員也只有“不務正業”。
6.虛假承諾
相信從業很久的銷售人員都會意識到一個特別頭痛問題(家電行業特別明顯),即經銷商的遺留問題。
遺留問題是怎么造成的?可以說60%以上都是銷售人員不負責責任的承諾造成的。造成虛假承諾的原因很多。比如酒后胡言亂語,受人小恩小惠,騙取客戶回籠等。有些“虛假承諾”也并非完全虛假,只是業務員與經銷商長期關系良好,業務員對經銷商的口頭承諾,客戶基于對業務人員的信任。也就相信了,實際上。業務人員也并沒有欺騙的惡意。但人算不如天算,公司的政策往往一日三變,造成業務人員的承諾變成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
7.拉幫結派
所謂拉幫結派,指表面上講究江湖意氣、哥倆好。實則刻意營造自己小圈子。對于圈子以外的人,要么老死不相往來,要么嚴防死守,要么打擊報復。純以個人的私利結成朋友圈,而不是從公司的整體利益出發團結所有公司成員。
拉幫結派其實就是山大王主義。在一些大企業表現的特別明顯。如科龍、美的、海爾等。所以我們常看到這些企業團隊往往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現象。某領導一上臺,對原來的人員馬上清洗。慢慢將自己的舊部扶持上來。某領導從某個崗位一撤退,于是“樹倒猢孫散”,跟著一窩人也跑了。
拉幫結派的直接惡果是導致企業的內耗,于是銷售幫派與市場幫派之爭、本土幫與空降部隊之爭便成為這些企業的常事。
8.欺上瞞下
欺上瞞下不須要特別的解釋。無非是基于個人私利考慮后的有選擇的傳達信息的方式。他的直接惡果是企業的執行力大打折扣。假設我們認為企業信息每個環節的傳達率與執行率是90%,經過四個環節后,最終也只有65%的有效到達率。這還是相對客觀數據。不扣除主觀私利的惡意歪曲信息。
欺上瞞下的背后是利益驅動。比如欺上方面,銷售人員在不務正業,在吃喝嫖財,在游山玩水時,公司打來電話查詢,必然要找理由應對。填寫出差行程單時必然要杜撰虛假行程。又比如瞞下方面,有些分公司改變公司的導購員或銷售人員激勵政策,私自獎罰,以便截留公司的費用為己所用。
9.聲色犬馬
銷售行業的特色之一是誘惑特別多,比如“聲色犬馬”,有限的“聲色犬馬”是生活的調劑。作為商業上應酬,也是無可厚非。只是銷售人員要把握好自己的分寸。不能亂了性子,以至沉迷于聲色。筆者見過太多的銷售人員四處留情,處處是“遺留問題”,最終害人害己。
10.言高于行
顧名思義,指銷售人員說得多,做得少。企業形象的將這種人稱為“三拍”人員。即事前拍腦袋(隨便決策、輕易許諾),事中拍胸脯(盲目樂觀),事后拍屁股(走人)。
銷售人員中,還有一類“福星高照”的草包銷售人員。光看業績還以為其精明強干。實則草包一個。腦滿腸肥、肥頭大耳、巧言令色、油嘴滑舌是這種人的典型形象。死的能說成活的,沒做過的事經他們嘴巴一“忽悠”,大都有“置身其中”之感。
對付這種人的一個有效辦法就是聽其言,觀其行。一定要親自到他所在的區域去看看。將業務人員的工作職責逐一分解,逐項檢查。如此方能獲得事實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