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和住所換了一處又一處,就是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歸宿,哪里是自己真正的家;工作換了一次又一次,就是不知道哪個自己最喜歡,哪個自己最擅長……這種生活方式是新一代的都市白領的真實寫照。他們領導著潮流,卻又被潮流所裹挾,在城市的上空,頻繁地變換著季節的顏色,拍打著自由而落寞的翅膀。他們是令人羨慕的一群,有著較高的收入,較低的工作穩定度,開放、自由、神秘,頻繁地變換著工作和異性朋友,又似乎永遠是那么一種鶴立雞群獨來獨往的單身貴族。他們近乎狂熱地追求刺激、快樂和成功。冰冷的城市鋼筋水泥叢林中,躲藏著他們狂躁的心;曖昧的城市霓虹燈光下,輝映著他們年輕的臉。
年輕就是好,未來就是好!
悶熱、喧囂、嘈雜,還有黑壓壓的人流。
倚紅偎翠燈紅酒綠的豐富生活,掩不住他們心靈的孤單與寂寞;在頻繁交友的背后,卻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無法融入的疏離與隔膜,一個個城市的燈火或街道,一張張一晃而過的臉,一個個熟悉或已陌生的面孔;在不斷地追求高薪頻繁換崗的道路上,是越來越迷失自己原本應有的方向;在一步步渴望邁向成功的旅途中,幸福則有可能越來越遠越來越無從把握。
想起了聶魯達說的那句話,“我承認,我曾歷經滄桑。”
想起了一首歌:隨風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閃電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裝進我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遠航!
關于夢想,關于漂泊,關于愛情,關于一路輾轉于民企-港企-臺企-外企的職場生涯,關于創業……
一切皆有可能,人的一生應該有一個美麗的夢想。
成功,一個既簡單又復雜,既平實又玄妙的字眼。在浩瀚的歷史長河里,東西方的無數先賢為了悟透成功的真諦而皓首窮經;在紛繁的現代社會中,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為了追求或世俗、或理想抑或是有個性的成功而奔波忙碌。人人都在追尋成功,但卻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到底什么是成功?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應當如何追尋成功?成功究竟能帶給人們什么樣的滿足和體驗?
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經常令青年一代陷入迷茫和痛苦之中……
有的年輕人見到社會上一夜暴富或一步登天的例子,就希望自己也能用速成的方式獲得地位和金錢。為了達到速成的目標,他們經常在“零和競爭”中傷害他人甚至危害社會。
有的年輕人從小就處于被動狀態,讀書、選學校、選專業等等完全聽命于父母和老師。這些人不知道何為積極主動、何為自覺和自主,除了盲目的競爭、攀比以外,他們惟一可做的就只有虛度光陰了。
有的年輕人面對社會上流行的各種思潮和價值觀,如經商、創業、出國、從政等等,感覺無所適從或者人云亦云、朝秦暮楚,完全喪失了自己的立場和主見。
還有許多年輕人無法處理好正常的人際關系,當自己在學習、生活或感情方面遭受挫折的時候,就會由此消沉下去,甚至走向極端、抱憾終生。
每個人都向往成功,每個人都企盼成功。有時候,成功好像近在咫尺,有時候,成功又似乎遙不可及。
三十而立,對于三十歲左右的人來說,都期望此時的自己已經找到了人生方向,并已經進入一個上升的通道。然而,很多人到了30歲卻感覺自己并沒有“立”,而是三十而“栗”。事業上不得意,薪金沒漲,位置沒升,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更使他們心力交瘁。30歲以前,每天除了工作還是工作,沒有朋友,沒有愛情。日子一天天過去,危機感也日益強烈,怕自己所學的知識老化,怕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因此加倍努力地工作。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就不知道休息是什么感覺了,加班成了家常便飯,為了充電,甚至放棄了雙休日。然而,盡管那么努力,卻始終沒有能夠達到期望的地步,于是又感覺自己沒能在三十歲徹底的立起來,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其實,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成功的標準也不止一個。在與他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固然是成功,但有勇氣不斷超越自己、不斷超越過去的人,同樣能躋身于成功者的行列。如果只知道被動地接受世俗化的成功標準,就只能在人云亦云的氛圍中迷失自我,盲目地選擇那些并不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最后就會像那些而“栗”之人一樣,為自己戴上沉重的精神枷鎖。
邁向成功的道路其實并不難,關鍵是需要一個創新理念、提高能力、積累經驗、培植人脈、尋求合作、加速成功的互助式發展平臺。我國著名營銷實戰專家、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于斐先生以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的名義聯手《揚子晚報》、中國國際健康科學研究院、《經營者》雜志等單位,專門成立以“張揚激情、凝聚人脈、共享成功”為宗旨的首家“成功零距離驛站”,在江蘇無錫開通。“驛站”采取吸收會員的方式,聘請國內外杰出人士擔任嘉賓,通過組織派對、熱點講座、經驗分享、專家咨詢、精彩節目等舉辦的多樣化活動,創造機會使社會各界朋友盡快縮短成長歷程,攜手開創成功旅程。“成功零距離驛站”具體運作形式上則完全區別于現有一般意義上的聚會、培訓、交友等簡單模式,而是在充分整合多種社會資源基礎上,以戰略性、前瞻性、權威性的眼光,以“品質、品德、品牌”作為事業發展根基,融“成長、成才、成功”及“學精、學專、學深”為一體,攜手眾多精英人士,全面構建事業發展的最佳平臺。
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創辦“驛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為各界朋友代提供最真摯的幫助和最有效的指導。與眾多渴望成功、充滿激情的同輩一道,探索成功的奧秘、尋找通向成功的道路。我們希望心與心的默契與貼近,希望分享更多的經驗和智慧,希望結識更多的有志之士開闊眼界,拓展事業。人脈即財脈,一個成功的交流平臺不僅可以讓每一個人發揮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從而發掘出自己的全部潛力,同時也能讓社會保持健康、和諧的狀態,讓社會成員體驗到最大的幸福。
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成功并不要求每個人都去刻意重復別人的成功之路,或者用別人的標準來評價和衡量自己,但它要求我們重視誠信的價值觀,擁有完整、均衡的人生態度,善于用智慧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并能不斷地追尋自己的理想和興趣、不斷地學習和實踐,妥善地處理好身邊人際和溝通問題……如果從這些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新的收獲和新的提高,那么,無論是否取得了預期的結果,這種努力本身就是最可嘉許的成功了。
這里以《南方周末》1999年新年致詞《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那些震撼、溫暖的話語以慰眾多的同仁:
……
陽光打在你的臉上,溫暖留在我們的心里。有一種力量,正從你的指尖悄悄襲來,有一種關懷,正從你的眼中輕輕放出。在這個時刻,我們無言與對,惟有祝福: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讓往前走的繼續走,讓幸福的人兒更幸福;而我們,則不停為你加油。
我們不停為你加油。因為你的希望就是我們的希望,因為你的苦難就是我們的苦難。我們看著你舉起鋤頭,我們看著你舞動鐮刀,我們看著你揮汗如雨,我們看著你谷滿糧倉。我們看著你流離失所,我們看著你痛哭流涕,我們看著你中流擊水,我們看著你重建家園。我們看著你無奈下崗,我們看著你咬緊牙關,我們看著你風雨度過,我們看著你笑逐顏開……我們看著你,我們不停為你加油,因為我們就是那你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