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五條”和廣東省“國五條”細則出臺后,珠海下一輪樓市調控進入倒計時。近日記者走訪了解到,在樓市調控步步升級的背景下,我市家居業也加快了轉型突圍。
樓市調控競爭加劇
家居建材業遭沖擊
昨日,記者來到前山家居商圈走訪。該商圈家居經營面積超過35萬平方米,擁有國內外5000個家居品牌,占據我市家居業90%以上市場份額。
沿街商鋪中,諸如“六折促銷”、“低價清倉”之類的促銷廣告隨處可見。一家陶瓷商鋪店主告訴記者,每年三四月份是建材市場淡季,而新一輪樓市調控來勢洶洶,“生意很不好做”。
珠海家居建材網負責人李團深告訴記者,近年來珠海的樓市調控,讓建材業的競爭幾乎變成了“貼身肉搏”。李團深曾在珠海家居行業從業10年,去年創辦珠海家居建材網。“這兩年好多建材品牌甚至大賣場,都退出了珠海市場。”
在世邦家居總經理劉曉東看來,近年來珠海家居市場容量還在,但形勢已經悄然發生變化。受調控影響,一方面我市新房和二手房交易降溫,另一方面開發商出于利潤空間的考慮紛紛選擇推出精裝房,直接影響到珠海的家居零售市場蛋糕。
劉曉東表示,家居行業中,建材行業受影響明顯,其中尤以陶瓷、衛浴類產品受沖擊最大。“競爭加劇必然帶來市場重新洗牌。不少中下游的品牌的商戶,這兩年或整合提升或退出珠海市場。”
記者走訪前山家居商圈了解到,當地頗具規模的美漫建材,去年已將其中1萬平方米的經營面積改為家具賣場。而國際建材超市巨頭百安居,前年撤出珠海后至今沒有回歸。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市場競爭激烈是主要原因。”
與市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受“雙限令”影響的西區,家居建材市場正蓬勃發展。“西區建材市場每年增速超過30%。”李團深告訴記者,近一兩年來,前山家居商圈除了更大力度覆蓋西區外,還有不少商戶如一諾建材、冠珠陶瓷、紅蘋果家具等直接在斗門開了分店。
“坐銷”變成“行銷”
商戶紛紛轉型突圍
“以前是‘坐銷’,坐在家里等生意上門;現在變成了‘行銷’,要主動走上門去找客戶。”李團深告訴記者,隨著家居建材市場競爭加劇,如果不想被淘汰出局,營銷理念和手段的轉型成為我市建材從業者的必然選擇。
在世邦家居4號館,記者看到多家商戶打出了同一個“名品聯盟特價周”的招牌。李團深告訴記者,傳統的營銷模式是各個商戶自己找客戶,如今很多商戶開始聯合起來整合資源進行營銷。“地板、櫥柜、衛浴、燈飾等,各找一個品牌聯合起來,給客戶提供一套組合方案供其選擇,不僅可以更多讓利,而且方便了消費者。”
同樣在世邦家居,記者見到不少商戶的經營面積明顯縮小,部分陶瓷、衛浴店鋪僅有百余平方米。“減小單個品牌的經營面積,引進更多品牌,是這兩年來我們的一個探索。”劉曉東說,世邦家居以前大品牌的經營面積在600-1000平方米左右,如今多數降到500平方米左右。“通過這種創新,不僅有效減小了經營風險,同時還讓世邦家居的建材品牌增加了20%左右。”
在劉曉東看來,盡管珠海樓市調控仍會步步升級,但長遠來看,近年來珠海在建設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方面的種種利好,還是讓珠海家居建材業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而隨著這兩年一批中低檔品牌逐步退出珠海市場,前山家居商圈也迎來檔次提升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