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一體鎖最顯著的功能優勢就是其內外鎖定分離功能,即門外受控、門內常開,有效解決了安保和逃生的矛盾。國家標準GB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7.4.12條第4款明確規定“人員密集場所平時需要控制人員隨意出入的疏散用門,或設有門禁系統的居住建筑外門,應保證火災時不需使用鑰匙或任何工具即能從內部易于打開”。美國NFPA101《生命安全規范》中更是明確提出了“一個動作”出門的逃生要求。
采用機電一體鎖,由于門內人員始終可以隨時一個動作開鎖出門,解除了門內逃生的后顧之憂,用戶就能根據需要放心選擇門外采用斷電開型或斷電鎖型。如會議室門或樓梯間門,可采用斷電開型機電一體鎖或機電一體逃生裝置,有助于火警時斷電后,人員的雙向逃生,或營救人員的反向進入。而在庫房、設備間、財務室、檔案室、重點辦公室等高保安場所,就可以采用斷電鎖型機電一體鎖。無論是火警時斷電,還是平時意外斷電,或人為破壞斷電等情況下,既不影響室內人員逃生,又有效防止了非授權進入。此時合法的門外進入可以通過機械鑰匙開啟來實現。通常該鑰匙會納入整棟建筑物統一的機械總鑰匙管理系統,由專人負責管理。
相比之下,電磁鎖無論是直吸鎖還是剪力鎖,都只有斷電開型,雖然可以滿足逃生功能,但顯然不能使用在高保安場所。斷電開型的電插鎖同理。而斷電鎖型的電插鎖,又不能滿足逃生功能要求。同樣斷電開型的電鎖扣不安保,斷電鎖型的電鎖扣不能逃生。只有配備了門外把手永遠固定不動、門內把手永遠常開的美標儲藏式功能機械鎖的斷電鎖型電鎖扣,方能基本達到既安保又能逃生的要求。傳統電控鎖不能解決安保和逃生矛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們不是內外鎖定分離的,要么內外同鎖,要么內外同開。這是其無法克服的原理性缺陷。
此外,即使是斷電開型的電插鎖,理論上是滿足逃生功能的,但在實際應用中,當多人擠壓在門上時,常常由于插銷與鎖扣板孔之間有較大間隙而導致插銷因受壓后不呈豎直狀態而不能縮回。由于電插鎖的這一缺陷,近年來國內外的應用均大量減少。
其次,機電一體鎖的功能優勢也體現在其狀態監控信號的準確性上。門禁系統要求的監控信號除了門狀態信號外,主要是有效鎖定信號和出門動作信號。電磁鎖的磁吸力監控開關大多在磁吸力達到額定磁吸力的60%時就會動作。而電鎖扣的鎖舌監控開關是設在電鎖扣內的,是機械鎖舌伸出后再壓到電鎖扣內的簧片開關上,經二次機械動作的傳遞產生的監控信號,可以說不是直接狀態信號,而是間接狀態信號,誤報或不報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例如,當電鎖扣內的簧片開關被異物卡住或人為粘住在壓回狀態,門禁系統收到的監控信號就一直是有效上鎖狀態,此時機械鎖舌可能根本就沒有伸出。至于出門動作信號,傳統電控鎖都是靠出門按鈕來提供的。前文已講過,傳統電控鎖中能解決安保和逃生的矛盾的,只有配置門內把手常開型機械鎖的斷電鎖型電鎖扣。當使用此類產品時,沒有人會先按出門按鈕再開門,出門動作信號當然就無從采集。
而機電一體鎖的鎖舌監控開關是直接連在鎖舌上的,直接由鎖舌伸出和縮回的動作而產生,完全反映鎖舌的真實狀態。機電一體鎖的出門監控開關是直接與門內把手或逃生裝置的推杠相連的,轉動門內把手或推動推杠的瞬間即同時發出出門動作信號,既符合一個動作出門的逃生規范要求,又準確提供了出門動作信號。
第三,機電一體鎖的功能優勢還體現在其防火功能上。國標GB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7.5.2條及其條文說明規定“防火門應具有自閉功能”,“防火門既是保持建筑防火分隔完整的主要物體之一,又常是人員疏散經過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時需要開啟的門”,“為盡量避免火災時煙氣或火勢通過門洞竄入人員的疏散通道內,應使防火門在平時處于關閉狀態或在火災時以及人員疏散后能自行關閉。”可見防火門及其防火鎖的功能主要有兩點,一是防火分隔,二是人員逃生。其中人員逃生是短時動作,防火分隔是長期要求。應用于防火門的門禁電控鎖,同樣應遵守上述規范。規范中的“關閉狀態”和“自行關閉”,應理解為有效關閉。所謂有效關閉,即不僅門扇要處于00關閉狀態,門鎖也要處于上鎖狀態。因為火災時防火門向火面和背火面會有很大的正負壓差,閉門器是不能抵擋這一壓力的,如果門鎖不在上鎖狀態或鎖扣狀態,門仍然會被壓開一定角度,導致防火分隔失效。
火災斷電后,電磁鎖完全失效,斷電開的電插鎖和電鎖扣同樣不能上鎖,只有配常開門內把手的斷電鎖型電鎖扣才能既滿足人員逃生,又能在門重新關閉后達到鎖扣狀態。但電鎖扣的耐火時間即這種鎖扣狀態又能保持多久呢?本文下面會進一步探討這一問題。而機電一體鎖,無論斷電開型還是斷電鎖型,無論通電還是斷電狀態,一旦門扇關閉,鎖舌和機械鎖扣板立刻進入穩定的鎖扣狀態,同時防撥插保險舌工作,有效防止主鎖舌的回縮,且門內把手常開。完全符合規范對防火鎖的功能要求。
綜上所述,在安保和逃生、防火以及信號反饋等三項功能上,機電一體鎖較之傳統電控鎖都有明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