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建筑用鋼化玻璃被列入國家強制性認證產品目錄,然而連續3年,本市生產的建筑用鋼化玻璃產品抽查合格率均未超過九成。市質監局昨天公布的專項監督抽查結果顯示,滬產67批次建筑用鋼化玻璃經抽檢,有8批次不合格,合格率為88%,而此前兩年相關產品的合格率分別為73.9%和87.1%。
玻璃產品遭遇破壞,容易產生尖銳的長條碎片,對人體產生傷害,因此我國強制標準《建筑用安全玻璃第2部分:鋼化玻璃》規定,鋼化玻璃產品碎裂后產生的碎片狀態必須符合要求。本次抽查中,上海豪迪玻璃有限公司生產的建筑用鋼化玻璃(公稱厚度12毫米,2013年3月16日生產)、上海福萊特玻璃有限公司生產的光伏超白壓花鋼化玻璃(公稱厚度4毫米,2013年3月16日生產)等6批次產品在該項目上不合格。
此外,鋼化玻璃還應有相當的能力來承受人體等重物的沖擊。抽檢發現,上海市北安全玻璃有限公司生產的建筑用鋼化玻璃(公稱厚度6毫米,2013年3月8日生產)等3批次產品在抗沖擊性項目上落馬,實際使用中可能導致安全事故隱患。上海市北安全玻璃有限公司網站提供的“工程名錄”顯示,包括來福士廣場、中遠兩灣城、梅龍鎮廣場、上海火車站候車大廳等在內的近百個知名項目都使用了該公司玻璃產品。而另一家“榜上有名”的上海名亮鋼化玻璃有限公司去年也曾因產品碎片狀態不合格,被質監部門抽查發現并曝光。
截至今年4月,本市建筑用鋼化玻璃有效獲證生產企業共67家。自2003年開展安全玻璃產品認證以來,大多數的鋼化玻璃生產企業都通過了產品認證,企業必須在出售的產品本體上絲印或粘貼3C標志,或者在其最小外包裝上和隨附文件(如合格證書)中加施3C標志,消費者購買時須注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