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據路透佛羅里達州勞德代爾堡1月14日消息,一位業界分析師表示,西班牙和德國煉鋁企業可能面臨關門威脅,因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鋁價較低,電力成本高企且監管過度,這加劇了人們對歐洲鋁企前途的憂慮。
花旗集團金屬研究兼策略主管David Wilson本周在普氏(Platts)鋁業研究會上表示,歐洲勞工和環境法律嚴格以及能源成本高昂,使得在該地區生產原料金屬幾乎無利可圖。 “我認為今年或明年西班牙及德國煉廠將關門大吉,”他在普氏鋁業研究會上表示。 “根本沒有理由在歐洲生產鋁。” Wilson預計,今年歐洲鋁產量將降至200萬噸,為1971年以來最低,而這僅是全球約5,000萬噸產量中的一小部分。
前景黯淡可能更加促使歐洲政府出臺措施保護這一處於掙扎態勢中的產業,而亞洲和中東地區的鋁產量在上升。 這亦令人擔憂針對歐洲終端用戶的地區供應減少,這些終端用戶買入鋁材生產汽車和鋁罐。數年來消費者一直堅持不懈地努力,以使歐洲放棄原鋁進口稅。
他稱,法國煉廠不易受沖擊,因其使用核電。電力在鋁生產成本中約占三分之一的比重。 而美國的油氣頁巖革命降低了電力價格,令美國生產企業壓力減輕。 盡管如此,美國各煉廠仍在努力與中東的低成本產能展開競爭。 五年來中東已成為規模龐大的鋁生產中心。據鋁生產企業Dubal/Emal負責營銷的執行副總裁Walid Al Attar,中東今年鋁產量將接近500萬噸,較2008年增長近三分之一。
分析師稱,盡管如此,仍有必要進一步減產,以幫助消化巨大的庫存,并在鋁價跌破許多煉廠的生產成本後,助其進一步攀升。 Wilson稱,周二LME現貨鋁價每噸僅略高於1,700美元,盡管要在指標實貨上支付較高的地區溢價,多數煉廠仍是窮途潦倒。 市場人士表示,全球最大鋁生產國--中國持續增產,抵消了俄鋁及美鋁等西方生產企業的減產影響。 他稱,“我們沒有看到減產,盡管這確實是市場所需。” 2013年前11個月,中國鋁產量增加近10%,而西方煉廠減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