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近年來,澆注式隔熱門窗技術的推廣普及,使得市場需求呈現幾何式增長,緊隨著由亞松聚氨酯(上海)有限公司及國家化學建筑材料測試中心主編,多個單位參編的隔熱膠國家標準《鋁合金建筑型材輔助材料 第2部分:聚氨酯隔熱膠材料》即GB/T23615.2于2012年正式頒布,標志著澆注式隔熱型材生產的規范化,標準化應用正式全面拉開。
注膠隔熱技術起源于1962年,歷經50多年,迄今已涵蓋北美市場80%的市場份額,在中國,韓國,日本,臺灣等國家及地區發展迅速。國內大型鋁型材廠,如亞鋁,堅美,羅普斯金,鳳鋁等較早引進該項技術。
澆注式隔熱型材,是在特定生產環境下,通過專業設備將一定質量比的異氰酸酯類混合物(A劑)及多元醇樹脂(B劑)充分混合攪拌后注入鋁型材隔熱槽口中(圖2所示),當其達到預定強度后切除臨時性金屬連接橋,通過隔熱材料將鋁合金內外兩部分連接起來的形式復合型材。而在此工藝過程中,目前不少鋁型材生產單位忽視了一道重要的工序——打齒工藝。
圖1 打齒前后
圖2 注膠過程
通過專門設備對隔熱型材槽口中上下四條力學鎖點進行機械打齒,產生勾齒狀機械鎖扣,從而提高隔熱材料與型材槽口表面附著力。這項工藝在澆注式隔熱型材生產中的作用主要有:
一、提高縱向抗剪強度
縱向抗剪強度——作為生產隔熱鋁型材是否合格的一項重要檢測項目,甚至不少生產廠家將其視為判斷隔熱型材是否合格的唯一檢測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型材加工過程中對于隔熱槽內進行機銑拋光,用含氟聚合物涂裝,用醋酸鎳類添加劑等會對隔熱材料與鋁型材注膠槽內壁的附著力產生負面影響,造成隔熱型材抗剪切力特別對于電泳及氟炭等表面處理型材在行業內都有一個統一的要求——打齒工藝。
| 試樣1(電泳) | 試樣2(電泳) |
打齒 | 54N/mm | 44.2N/mm |
未打齒 | 13.8N/mm | 11.9N/mm |
表1 常溫下電泳表面理型材打齒前后的縱向抗剪強度對比
由表1可以看出,打齒后的型材抗剪強度提高是顯著的,均在國標規定的30N/mm以上。
隨著表面處理方式的日益多樣化,不少噴粉供應廠商為提高型材表面處理后的耐候性,光澤度等等,會特意增加上述對附著力有負面影響的化學元素,從而影響型材縱向抗剪強度,這一問題也越來越引起鋁型材生產廠家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