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是人造板生產工藝的基礎。它的發明,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世紀初,羅馬人已熟知單板制造技術與膠合板制造原理。1812年法國人發明了單板鋸切機,1834年,法國又頒布了刨切機專利。10年之后,經過改進的旋切機在工業生產中正式使用。此后旋切機不斷改進,促進了膠合板工業的發展,19世紀中葉,德國首先建立了膠合板廠。 纖維板工業是在近代造紙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898年英國首先在圓網造紙機上制造成半硬質纖維板。1914年美國用磨木漿下腳料生產絕緣板,并建成絕緣纖維板工廠。1916年,干法成型工藝首次在奧地利出現。1924年美國創造了馬松奈脫法(爆破法)纖維分離技術,因而到1928年已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硬質纖維板。1931年瑞典發明阿斯普倫德法,次年在瑞典建立了第一個用此法生產的硬質纖維板廠,至此纖維板制造工業就脫離了造紙業而成為獨立的工業門類。1943年美國研究干法和半干法制造工藝獲得成功,50年代初,在美國、聯邦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分別建廠,用上述兩法生產硬質纖維板。60年代初,以干法生產工藝為基礎制成中密度纖維板,1966年美國建成第一個中密度纖維板廠。 刨花板的發展始于19世紀后期。1887年德國用鋸屑加血膠制成板材,是為刨花板之始。1889年德國用木工刨花制成刨花板獲得第一個專利。20世紀初合成樹脂膠粘劑的出現,為刨花板工業生產準備了條件。1935年法國用廢單板制成長條刨花,在鋪裝成型中使各層刨花垂直相交排列組成板坯,是刨花板中定向技術的先導1937年瑞士提出三層刨花結構的制造工藝。1941年在德國建立了第一個裝備齊全的刨花板工廠,就使刨花板工業完成了它的技術準備階段。40年代末,隨著英國和德國分別研究出刨花板連續生產的巴德列夫法和奧卡爾法,并制成相應的成套連續式生產設備,刨花板生產遂進入工業體系。 中國膠合板工業始于 20世紀 20年代初。刨花板在1949年前僅有水泥木絲板,1952年開始生產蛋白膠刨花板,1956年才出現樹脂膠刨花板1958年開始試制纖維板,60年代初在北京、上海建立濕法纖維板廠,70年代初建成干法和軟質纖維板生產線,1980年開始生產中密度纖維板。現在全部人造板生產能力已超過200萬立方米。 趨勢返回頂部新一代的人造板,其組成單元和結構方式將會按特定的要求經過預先設計制成,產品設計概念將進入人造板工業,復合結構和定向結構尤將經過產品設計。這將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木質材料的利用率并擴大其用途范圍。 人造板工業所用的材料,也將由單一型向復合型發展。此時人造板在數量上和品種上定會急劇增長。現在人造板所用的木質材料可按其形狀從單板直到最小的木纖維分成14種。如果人造板板坯結構由單一型改變為二元型和三元型(即用2或3種不同形狀的木質材料組成板坯),則14種形狀的材料可制出上千種產品。而當前國際市場上的人造板品種僅有64種,中國包括正在試產的品種在內僅18種。已有的產品大都系單一結構。這說明人造板開發的潛力還很大,如果再進一步發展木質材料與金屬、塑料、非金屬礦物等組成的復合結構,則人造板工業的前景將更為廣闊。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