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企業對新興市場很有信心,不少企業家都告訴我,新興市場的錢比較好賺。"浙江省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張漢東告訴記者,去年1到10月,浙江企業在外經貿部門備案的境外投資項目有305個,其中在亞洲、非洲和南美的項目加起來就有195個。 "到美國開一個店前期投入要5000萬元,至少要3年以上才能發展起來,在新興市場開一個店只要2000萬元,而且很快就有成效。"周曉光認為,商務成本低,市場見效快,是新興市場的最大魅力。 她分析說,發達國家市場體系和消費者心理已經成熟了,來自中國的產品要打入這種成熟的市場體系,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并不容易。這也是許多中國產品不得不替外國品牌做加工,或者只能打價格戰的原因。 而新興市場普遍相當于中國上世紀80至90年代,正處于商品短缺時期,中國產品價廉物美,正適合當地消費者的需求。一位印度教授曾告訴周曉光,中國企業最大的優勢是靈活,在發育尚未成熟的新興市場,正是中國企業的用武之地。 "在新興市場更好打自己的品牌。"對此,浪莎集團總裁翁榮弟也深有感觸。這家國內襪業龍頭企業目前對新興市場的出口已占到出口額的1/3左右,其中又有2/3來自俄羅斯市場。他告訴記者,俄羅斯近幾年經濟回升較快,居民消費能力也逐年上升,而且"得俄羅斯者得東歐",俄羅斯是進入獨聯體和東歐市場的橋頭堡。 事實上,界定新興市場,只需做一個"減法題":攤開世界地圖,除去美國、歐盟、日本等幾個發達國家和地區,其余的廣袤疆域都是新興市場,它們必然日益為中國企業所看重。 然而掘金并不容易。"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法制環境不夠完善,經營風險較大。"張漢東認為,這是許多企業困守歐美市場的主要原因。 "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出去的人的人身安全,因為有些新興市場國家治安不好,政局不穩,人員和貨物安全有些問題。"周曉光說,新光公司曾經派員赴南亞某國最大的城市考察,最終因為對治安的擔憂放棄了設點。 華立集團副總裁肖琪經也談到,他們2000年在泰國建廠時,廠區里時常有被車輪碾斃的毒蛇,有一位同事還被毒蛇咬傷緊急住院。 因此,派出一個好的團隊非常重要。周曉光說,公司派人出去設點,等于是重新創業,責任大,負擔重,還要迅速熟悉當地法規政策和風土人情,因此一定要派出一個好的團隊,建立起好的管理體系,才能盡快地把根據地建立起來。 身處他鄉,除了生活艱苦之外,還要面對當地社會風俗和政府政策的風險,最典型的就是如今在俄羅斯也時常發生的"拉貨"現象。去年9月11日晚上,俄羅斯方面以檢查"灰色清關"為由,突擊檢查莫斯科的阿斯泰市場,400余家溫州商戶價值約10億美元的鞋子被扣。 對此,張漢東認為,企業要對這些困難增強認識,注意自我保護;同時,中央政府要加大對企業開拓新興市場的支持力度,爭取與更多的國家簽訂投資保護協定。一旦發生意外,駐當地的外交商務機構要及時提供幫助,地方有關部門也要積極協助。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