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召開的“第七屆上海銅鋁峰會”上,各家機構再一次“吵了起來”,對今年銅市場運行判斷出現較大分歧。
渣打銀行的大宗商品分析師朱慧表示,今年銅價很難看到之前的歷史高點,甚至很難在9000美元以上站得很穩,除非中國的貨幣政策有非常明顯的放松。
但巴克萊資本分析師加勒·巴里則更為樂觀,認為銅價已經觸底,價格將繼續上行,到9000美元是大概率事件,如果中國進口規模能夠保持,那么銅價還有平穩向上走的動力。
“8800美元、8700美元都不可能,更不要說9000美元了。”中金公司分析師詹姆斯·陸可則直接反對巴里的意見,他預計今年的銅價主要運行區間在7000美元~8000美元,平均只有7500美元。主要擔心需求可能下降,一是全球商品市場系統風險,另一個是中國整個宏觀經濟面可能出現問題。
分歧緣于對基本面有不同的理解。朱慧表示,從渣打銀行調研的情況來看,中國銅材產量已經出現了一個比較穩步的放緩跡象,中國銅消費6%~7%的增長預期都顯得太過于樂觀,應該不會超過5%。另外,銅目前的價位在8400美元~8500美元左右,已經大大超出它的邊際成本,一旦整個商品市場轉入熊市,銅會有更多下跌的空間。
但巴里表示,市場已經意識到中國市場出現的一些不確定性因素,而歐債危機已經很透明了,這里面也不大存在未知的因素,當前銅價已經充分包含了這些基本面信息。而且銅是大宗商品里面唯一供不應求的品種,這是銅的一大優勢。
分析師在銅這一單個商品上出現如此大的分歧,更反映出當前全球宏觀經濟形勢的復雜程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也注意到這一點,他在本次銅鋁峰會發言時調侃道,現在就連同一個投行內部也對大宗商品的價格“吵得不可開交”。
據介紹,某歐洲大型投行的股票部門、中國經濟研究部門和全球的大宗商品部門,三個部門存在三個看法,既有非??纯盏?,認為未來一年全球經濟調整主要的痛苦會由大宗商品來分擔,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推動力是中國經濟的回落和需求降低,但也有認為大宗商品仍將高位運行的,甚至還有很大上行空間,比如美元還會有第三次的量化寬松。“他們吵得不可開交,所以在最后發報告的時候把三個部門的意見同時發給客戶,讓客戶自己做判斷。”
“當然,這倒是一個比較誠實的態度。”巴曙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