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寶資訊4月19日消息:
農歷新年之后,中厚板的價格走勢一直是走在各鋼材品種的前沿,但自進入四月以來,中厚板系列產品的現貨價格一直盤整不前,更有部分地區顯示出走弱的跡象,這也令眾多的中厚板商家們感到迷茫,不禁要問,旺季行情如此艱難究竟哪里出了問題?
在一個多月前,曾有專家與資深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上半年鋼市整體行情勢頭較好,漲勢看到5月份,這種觀點筆者也比較贊同。但細說到某品種某階段的行情,還是不能一概而論。故希望能通過此文的探討,帶給各位讀者一些啟示及提供參考。
中厚板價漲過了頭
探究原因不能光憑空訴說,我們先來看下中板的價格波動情況:
從上圖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1、以天津為例的華北市場漲勢多集中在2月份,之后陷入盤整;以樂從為例的華南市場漲勢在3月上中旬,之后開始盤整;以上海為例的華東市場前期盤整,之后則持續小幅向上。2、漲幅在200-300元/噸。
若放在2012年以前的時段,漲幅200-300也不算什么,但是今年開年之后的情況很特殊,首先是礦價,不論是進口礦還是國產礦,價格一直在偏高的位置窄幅波動,換言之,即鋼廠成本面的波動實際上不大;然后是鋼廠的虧損,雖然各家鋼廠的生產成本各有差異,但通過與多家鋼廠人士溝通了解,目前的出廠價格鋼廠仍無利潤可言,多半還是在虧損。這樣一來,鋼廠希望能盡快縮小甚至扭轉虧損局面,在需求略有回暖,市場稍稍向好的情況下,持續拉抬出廠價格,而忽視了下游采購量跟進不足的問題,終于造成了漲過頭的局面。
庫存止跌回升 彰顯供需矛盾
中板社會庫存自2月10達到年初高點之后連降7周,但進入4月后連續兩周回升,且增幅隱現擴大趨勢,對市場來說是個不好的信號。開年之后粗鋼日產量回升迅速,至4月上旬,中鋼協預估全國產量203.08萬噸/日,達到年內新高。中厚板庫存的回升也證實了鋼廠產能正逐步釋放,造成現階段的供過于求矛盾,貿易商有感庫存壓力上升,和銷量的不理想,因此萌生恐慌和迷茫的心態,這也可以理解。但筆者卻認為,鋼廠此時的擴產并不完全是壞事,下面的數據將會解釋我這一觀點。
歷史需求旺季尚未出現 5月值得期待
筆者對2010年之后的國內中厚板表觀需求量數據做了統計,統計結果顯示2010年和2011年年內需求量最大的月份均是5月,而傳統的“金三銀四”和“金九銀十”旺季對中厚板行業來說似乎并不適用。因此筆者大膽坦言,鋼廠此時擴產對貿易商來說并不完全是壞事,此時若能積累一定貨權,到需求釋放時也能應對自如,特別是積累常用主流規格,從現階段的需求方向上看,14-40mm規格是處于相對缺貨的境地。而鋼廠的產能增加卻往往不僅在此,短時期的產能隨需求復蘇而回升是可行的,而長期的產能擴張則會拖垮整個產業。
中板各部分產量差別不大 主流規格主導市場
2010年和2011年國內中厚板產量分別為6904.4萬噸和7345.5萬噸,產量的增長對各部分占比影響不大,然而2011年50mm以上厚板系列有些微的增長,筆者認為這代表著一種趨勢,軋制鋼板的厚度越厚,技術難度就越大,但隨著國內機械行業的發展前進,對厚板系列的剛性需求也在增加,要從依賴進口向自主研發轉型,或許在未來2-3年內,這種產量分配不會發生較大的變化。4-50mm規格的中板依然是終端用戶所使用的主材料,鋼貿商在備貨時可以多考慮一下。
綜合上述內容,想必大家心里也都有底,階段性的調整在所難免,對于后市也不要過分擔憂,實際上在今年國內經濟平穩發展的背景下,只要原材料的價格不出現大幅下滑,那么成材的跌幅還很有限。筆者認為,此番弱勢調整格局很快會破盤上行,然而月底還將迎來一波偏弱回調的行情,不過5月仍然值得期待,隨著板材類主導鋼廠5月價格政策上調,市價或有再度上探50-100元/噸的空間,繼續領漲各類鋼材產品。在需求好的時候,可操作性還是很強的,例如合理配置庫存規格、快進快出使資金每月中在鋼廠與市場間多轉幾圈、與穩定的終端建立長久合作機制等都是銷量的保證。
(富寶中板研究小組021-3255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