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低價囤鋼材,年后高價賣出去”,這是我國鋼材市場奉行多年的過冬模式;然而,隨著最近幾年來屢次冬儲鋼材巨虧之后,市場對于此模式也開始持懷疑態度。特別是近3年來,國內鋼材市場傳統意義上的“淡旺季”幾乎全被顛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盈利能力逐年下降之后,鋼貿商對于鋼材冬儲的操作模式,更是疑慮重重。就筆者來看,在當前的鋼材市場運行趨勢之中,傳統的賭行情式的鋼材冬儲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
傳統鋼市“淡旺季”被顛覆
鋼貿商進行鋼材冬儲的前提條件是判斷春節過后鋼價會大幅反彈,在3~4年之前,這個規律一直未被打破;然而,自從國內用鋼需求增速放緩,鋼鐵產能嚴重過剩以來,盛行鋼材市場十數年的傳統“淡旺季”已經逐漸消失。2011年、2012年的冬儲鋼材在春節后均出現巨虧;最近3年來,我國的鋼材市場在夏季高溫之下逆市火爆,在傳統的“金九銀十”則偃旗息鼓的事例不在少數,今年冬天,由于南方地區氣溫相對較高,加上環保制約,鋼市再次在冬季來了個大的逆轉。
我國鋼材市場的顛覆性走勢表明,按照舊時的經驗判斷新背景下的鋼材淡旺季已經不合時宜。
鋼鐵業調控力度空前 但對實際產量影響有限
因“霧霾”等大氣污染的加劇,今年以來國家對環境污染治理、鋼鐵等高污染行業調控力度大幅增加;逐步關停不具備環保要求的中小鋼廠、淘汰鋼鐵落后產能等治理手段頻出,特別是中央強調將地方官員政績考核從“GDP”轉移到治污上來,體現國家治污決心和力度,受此影響,我國鋼材產量逐漸下降,特別是河北等地眾多的中小鋼廠停產較多。對線螺等鋼材產量產生了較為明顯的影響。
但是,總體來看,我國的粗鋼產量依然維持相對高位,中鋼協最新數據顯示,11月下旬全國粗鋼日均產量約為209萬噸,旬環比僅小降,依舊處于高位,因此,短期來看,環保治污、淘汰落后產能對鋼材供應影響不大,年后不大可能出現鋼材供應趨緊的現象;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鋼材供應過剩的壓力依舊存在,并且逐漸由低端鋼材過剩向高端鋼材過剩轉移。
資金面偏緊 難以支撐大規模冬儲
除了難以預判的春節后行情走勢不合適冬儲操作外,資金的緊張也是制約近年以來國內鋼材冬儲規模的主要原因。近幾年以來,隨著國內鋼鐵行業整體進入低盈利甚至虧損階段,鋼企盈利均大幅下降,曾經能夠一夜暴富的鋼廠,也開始出現倒閉。在產能嚴重過剩的威脅之下,國內鋼價持續下降,導致鋼鐵行業“資金蓄水池”功能漸漸喪失;2011年至今,全國有超過1/3的鋼貿企業破產或者攜資退出鋼鐵領域,中國鋼鐵的黃金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時。
在行業陷入低迷時期之際,更多的鋼貿“裸泳”者被拋棄在沙灘之上;“聯保貸款、質押貸款”等危機在鋼價持續下跌中暴露出來,導致整個鋼鐵行業在銀行體系中產生了巨大的誠信危機,多數銀行機構均大幅度抬高鋼貿貸款門檻,導致鋼鐵行業融資渠道幾乎被堵住。同時,今年以來,由于國家對鋼鐵行業的調控趨嚴,貸款難度和成本更大。因此,整個鋼鐵行業資金流動性已經處于嚴重不足的階段,沒錢,就算預期再好,也難以支撐起規模化的冬儲行情,頂多是小打小鬧。
政策預期開始顯現 “滑鐵盧”式教訓不可忘
今年的鋼材冬儲遲遲未見動靜,除了上述原因的擔憂之外,更主要的還是市場對年后預期不足。但從昨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開始,12月份的兩大會議將陸續召開,主旨均是部署2014年經濟工作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透露出來“出臺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好住房保障和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狠抓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等六大部署,對于鋼材市場而言,都能看到積極的因素;加上隨后到來的城鎮化工作會議將發布詳細的政策措施,說實話,2014年春季的鋼材需求預期很是吸引人。
但是,不得不強調的是,今年春節較往年提前了近半個月,離陽春三月相隔時間更長,加上今冬氣溫下降推遲了較長時間,種種跡象表明,明年春節后,還將有較長的一段時間里,不太適合戶外工程項目施工。另外,年前確定的一系列經濟部署工作,到產生實質性的鋼材需求釋放,期間需要數月的準備時間,也難以趕上明春的節后行情,明春鋼市需求釋放,存在很大的概率會類似于今年春天一樣延遲,因此囤貨待漲并不明智。
鋼材市場供求模式轉變 長期行情難以再現
從今年下半年以來的鋼材行情走勢可以發現,新背景下的鋼材市場很難再出現幾年前那般的長期性行情,多以“短平快”為主。鋼廠之間的競爭加劇導致鋼價易跌難漲,加上鋼廠加大直供比例,觸手紛紛延伸至各個終端領域,導致現貨市場鋼貿商的競價能力轉弱。
另外,在下游用鋼企業方面,隨著對上游鋼材市場行情把握的加深,以及因為資金緊張而加大對成本的控制,對鋼材等原材料的采購多已經改為隨需隨購的策略,很少出現大規模的補庫存操作,因此,臆想中的春季下游需求集中、成規模化釋放的可能性不大,難以有效拉動鋼材需求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