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鋼貿融資問題受到業內普遍關注,那么鋼貿融資暴露了哪些融資領域的弊端呢?我們來看一下:
首先,在經濟上行周期,銀行向周期性行業大量放貸,沒有風險對沖手段。在厚利的誘惑下,懷抱自己不會接到最后一棒的僥幸心態。這在很多行業都有顯現,有開發商進入商業地產已經嚴重過剩的城市,原因就是莫名的自信,認為自己的開發管理方式與他人截然不同,即使其他開發商出現種種問題,自己也能獨善其身。銀行與企業都抱有此類心態,導致風險控制形同虛設,2011年風險顯現,但金融機構深入其中已經難以自拔,無法全身而退。
其次,市場上升階段為獲得融資,鋼鐵廠、倉庫、銀行、鋼貿商甚至形成造假鏈條。2012年下半年,鋼貿融資造假鏈條大曝光。有媒體披露,鋼貿商無錢還債而跑路,同一批貨物重復質押,鋼貿商與倉儲公司聯手制造虛假倉單騙取貸款,其中不乏大型企業。多家上市公司都曾碰到無法提取貨物的情況,中鋼天源和廈門信達在當年8月相繼發布公告稱,在前往倉儲公司提取貨物時遭到倉庫拒絕。
還有不可思議的事,當年12月20日晚,中材國際發布關于全資子公司東方貿易部分票據和貨物存在風險的提示公告。核查發現,該公司10張總金額為1億元的銀行承兌匯票在傳遞過程中丟失,另有價值2000萬元的貨物去向不清。東方貿易近期經過核查發現部分票據和貨物存在風險。
上述蹊蹺案例顯示,各大中小公司、金融機構卷入其中,鋼貿融資后期在很大程度上靠造假維系,一旦鋼價下行,火勢很快蔓延失控。
第三,銀行常用的關聯擔保、抵押貸款在特殊階段作用。抵押物發生變化主要因為價格變化,如鋼、銅價格下降,都會引發鋼融資、銅融資風險。另一個人為的原因則是抵押物造假,倉單造假,甚至內外勾結,防不勝防。關聯擔保作為增信舉措,在經濟下行期,卻成為全行業、全地區崩盤的重要原因。上海鋼貿以福建周寧地區人士為首,同鄉之間、行業之間的擔保鏈成為拖累健康企業的導火索,風險一旦發作將牽連者眾。
而銀行初期風險控制不力,發現風險之后以各種方法加快抽貸,雖然沒什么可以指責,但對行業從初期助推發燒到后期雪上加霜,沒有起到風險甄選的作用。作為最大的融資性資產,房地產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老套的融資故事,地方政府得到資金,開發商與購房者都獲得抵押物。實體經濟并不需要進口那么多鐵礦石、銅,但企業融資需要,相應的,我們不需要那么多房地產,但社會融資需要。如果處在經濟上行周期,價格將會坐實;如果處在下行周期那出現的結果可能就是經濟泡沫了!包括房地產泡沫、鋼貿泡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