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達數月的持續走跌,國內鋼價屢創新低,截止到今年3月上旬,鋼材綜合價格指數業已跌至2006年3月份以來的新低。多數市場分析指出,鋼價已經跌無可跌,隨著需求的釋放,后市即將迎來超跌反彈行情,抄底囤貨輿論開始熱了起來。那么,在我國傳統的鋼材“冬儲”行情逐漸淡化之后,市場是否還存在可賭的趨勢性行情呢?筆者認為不多。
鋼價創下新低 階段性底部已現
進入2014年以來,我國的鋼材市場可謂是哀鴻遍地;先是春節后鋼材市場因為意外的“倒春寒”氣候而丟失了傳統的“開門紅”、隨后的元宵節需求釋放預期也繼續敗走麥城;在下游行業開工緩慢,制造業經濟低迷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鋼價屢創新低;特別是期鋼市場在3月上旬末更是出現暴跌行情,期螺大幅下探至3200元/噸以下冰點,同時遠期熱卷電子盤也跌幅較大,由此帶動剛剛借助全國兩會有所企穩的現貨鋼市再次加速下行。
通過對比鋼廠125美元/噸的進口礦成本來看,鋼廠的虧損在加大,認為鋼價的階段性底部已經出現,鋼價繼續大幅下行的空間十分有限。
需求基本面逐步好轉 鋼價或將觸底反彈
時間進入3月中旬,全國兩會也將在本周末結束;兩會之后,各項政策措施將陸續出臺;而全國各個地方也將抓住3月這最后的半個月時間,想方設法的保住經濟增長在7.5%以上,因此,此前地方兩會確定的一系列的基礎建設投資計劃,有望加快啟動。保障房工程建設加量、中西部小城鎮建設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鐵路建設、棚戶區改造提速等一系列重大項目都有望在最快的速度下立項啟動。與此同時,2月份雖然制造業經濟繼續回落,但是汽車行業產銷量大幅回升繼續提振板材市場信心。隨著全國各地工程項目、生產活動步入正軌,鋼材市場的下游需求基本面,有望在3月底4月初有較為明顯的增長;由此或引導鋼價底部反彈。
鋼貿商或加大抄底補庫存力度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市場去庫存啟動,市場活躍度明顯提高;盡管市場還在繼續消化利空當中,但是一些關于“抄底”的聲音已經開始出現;多數市場人士認為,當前鋼價已經跌至底部,繼續下跌空間有限;而市場進入傳統的鋼材消費旺季,下游需求逐步啟動,此前手中資源量不足的經銷商開始有計劃的補貨。
去年冬天以來,國內鋼市除了一些大戶有一定的庫存之外,多數鋼貿商因為資金壓力、預期較低等原因多以低庫存、甚至零庫存為主;旺季來臨,加上鋼價處于低位,這一批鋼貿商存在較大的補庫存需求,在價格底部入手拿貨將是多數人的選擇。
趨勢性行情難等 抄底囤貨需謹慎
但是,有些許的擔憂,首先是盡管鋼價已然超跌,即便出現反彈,但是形成趨勢性反彈行情的可能性不大。鋼廠的粗鋼日均產量重回208萬噸以上高位,后期供應壓力還將持續,其次是下游需求雖然開啟,但從去年同期的經歷來看,3~4月份的終端需求難以大幅釋放,總體較為溫和;而鋼材出口規模在2月份大幅回落,現階段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斷下降,以美元為結算單位的鋼材出口業務面臨價格競爭不足的劣勢,或許會繼續影響后期鋼材出口,從而加大國內市場去庫存壓力。第三是雖然現階段進口礦跌破至110美元/噸以下,但國內港口鐵礦石超億噸庫存重壓,加上霧霾等環保治理依舊重點限制鋼廠生產,后期進口礦等原料快速反彈的可能性較低,在鋼廠全力去庫存的操作模式下,鋼廠政策還將繼續向市場傾斜,因此成本方面依然會受到壓制,難以有效拉動鋼價持續反彈。第四,盡管2月CPI指數再創新低,央行在貨幣政策調整方面有更大的空間,然而在全國調整經濟結構轉型的大勢之下,適當收緊流動性可能性較大;資金能力依然將是鋼材市場交投興起的一大考驗。第五,當前國內鋼鐵行業整體繼續處于供大于求現狀,市場已經不存在囤貨待漲的基礎;處于買方市場條件下,我國的鋼材貿易更多的是價格競爭,挾貨要價的操作模式早已生存不下去,不適合花大筆的資金去囤貨賭行情,說不定鋼價的反彈幅度還不夠支付囤貨成本。
總的來說,雖然鋼價在超跌之后會出現反彈行情;但是在供求嚴重過剩的今天,鋼材市場幾乎難以出現長期的趨勢性行情,多以短期行情為主,囤貨待漲的條件并不成熟;而且下游需求的釋放也難有突然大增的可能,多以溫和回升為主,也難以帶動鋼價快速反彈,加上較大的資金成本壓力,抄底可取,然囤貨待漲有些不切實際,否則最后難以成為鋼廠庫存資源向下游市場轉移的犧牲品,市場需要謹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