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熱軋板卷市場走勢大概分為兩個階段,2009年之前大幅震蕩,最高點與最低點的價差超過了3000元/噸,而2009年之后振幅相對收緩。

2004年在美國經濟快速增長帶動下世界經濟呈現強勁復蘇跡象,刺激了全球鋼材消費的回升,國內熱軋板卷價格保持高位運行。2005年3月份熱卷市場到達高點之后,受國家出臺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以及鋼材產量增長過快、供求矛盾不斷增大等因素影響,鋼材價格一路下跌至年底,跌幅為47.80%。
2006年到2007年5月份期間熱卷市場并未出現明顯幅度拉漲,期間宏觀政策推出一輪宏觀調控措施,包括新項目清理在內的政策,導致市場需求萎縮,而另一方面供應增長卻保持強勢,導致鋼市多次反彈也并未超過前期高點。
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熱卷價格一路攀升,漲幅在65.17%。主要是由于國內經濟快速增長,拉動了對鋼材的需求量,其次包括鐵礦石、焦炭、煤炭等在內的原材料普遍上漲,增加了鋼鐵企業生產成本;再次,國際需求旺盛,國際鋼價明顯高于高內,加大了國內熱卷出口量,而國內在控制產能情況下,08年產量降低,供給量不足,導致鋼價一路攀升。
而好景不長,2008年下半年,由于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全球性金融危機,并逐步影響各國實體經濟,鋼材需求大幅萎縮,國內熱卷價格開始進入下跌通道,單單兩個月跌幅超過了50%。
金融危機過后,國內熱軋板卷振幅縮小,鋼價最高點出現在2011年2月中旬的4910元/噸,最低點是2012年9月上旬3260元/噸,從2009年開始,年度振幅基本上維持在了800-1000元/噸。
期間熱卷有四次拉漲階段,但漲幅明顯小于前幾次高峰,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熱軋板卷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鋼市長期處于供應過剩的狀態,熱卷市場僅僅在政策、宏觀利好等因素提振下反彈,且持續時間較短。2013年國內鋼材產量7.79億噸,而實際消費量僅僅在6.4億噸,17.8%的鋼材處于過剩狀態。
未來幾年熱卷市場不得不面臨淘汰落后和控制產能,提高產品附加值、基數創新等等新問題。熱卷市場在強大的供應壓力之下,以及缺乏國家有利政策、資金扶持的境況下,預計鋼市將進入窄幅震蕩局面,難以再現大跌大漲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