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份,中厚板市場依然不見新的起色,疲軟的態勢并沒有改觀,交易清淡,銷售不暢,價格陰跌,鋼貿商對近期中厚板行情似乎不那么看好,認為在供給過剩、需求不足的局面下,價格將進入“大漲不了,深跌不下”漲跌兩難的僵持狀態。
上海一家專門從事中厚板貿易的鋼貿公司老總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說,過去的6月份,中厚板生意相當清淡,銷售量明顯減少,價格也一直震蕩回落,在6月份,中厚板價格平均下跌200元/噸左右。
記者問及是什么原因,這位老總說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還是鋼廠的產量太大,市場上可供資源太多,而下游用戶的需求狀況都不好,采購量減少。
據介紹,該老總所在公司的中厚板主要銷往機械行業、鋼材結構制造業、造船業等行業,而近來這些終端用戶來采購中厚板比前期有所減少,市場交易清淡,銷售不暢,日出貨量只維持在100-200噸的偏低水平。而鋼廠的產量卻沒有減少,反而增加,這一增一減,加劇供需矛盾,手里的貨銷不出去,貨款回籠不過來,那么只有降價了。
時下,在上海市場的中厚板報價,二線(14mm-20mm)普板價格3250元/噸,營口普板價格3280元/噸。一線資源,馬鋼產的14mm-20mm普板價格3300元/噸,低合金中板主流價格3500元/噸。一線40mm普板價格3440元/噸,低合金板價格3650元/噸。
“昨天中厚板市場交易清淡,下游用戶幾乎沒有采購,成交縮量。現在市場上的新資源正在陸續抵達申城,銷售壓力加大,有的公司抓緊出貨,普中板的銷售價已經降到3240元/噸。”在市場前沿的一線銷售員說。
正如經營者所分析的那樣,中厚板市場之所以持續疲軟、低迷,其根本原因在于供給過剩,供給的增量遠大于需求增量,而供給的增大,關鍵在于鋼廠沒有控制產能釋放,產量只增不減。今年以來,鐵礦石、焦炭等鋼鐵原料價格回落,尤其是鐵礦石市場價格一路下跌,其跌幅大于鋼材價格的跌幅,如6月27日,天津港62%品位的鐵礦石價格下跌0.4%至,每干噸為94.90美元,繼一季度下挫13%后,本季度又累計下跌19%。由于鐵礦石價格不斷探底,鋼材生產成本下降,鋼廠盈利能力普遍提高,開工率也回升,產量大增。據統計,今年1-5月,我國中厚板產量為3025.1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7.9%。其中5月份產量為670萬噸,同比增長11.4%,日均產量21.6萬噸,環比增長2.6%。
從下游終端需求情況來看,基本維持正常的水平,沒有明顯萎縮。日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2014年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7月1日,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的2014年6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0%,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回升,并再創年內新高,其中生產指數為53.0%,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回升,表明制造業生產繼續保持平穩增長走勢,增速略有加快。
國內造船業生產及訂單狀況尚可,據統計今年1-5月,中船集團生效新船訂單達867萬載重噸、237萬修正總噸,分別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6.5%和13.36%;承接海工裝備訂單金額累計達14.5億美元,同比增長160.3%。
應該說下游終端用戶的中厚板的需求狀況沒有明顯萎縮,只是需求的增長不及鋼廠產量的增長,供大于求的局面依然較為嚴峻,因此中厚板市場價格上漲的支撐動力不足,但價格繼續下跌的空間有限,阻止價格下跌的阻力同樣存在。
一些經營者說,鋼廠的中厚板出廠價格在持續下調,最近一些鋼廠出臺7月份最新出廠價格政策,其中低合金板、中厚板出廠價格再度下調30-160元/噸不等,而在6月份,國內主要的中厚板生產廠家的出廠價格下調100-290元/噸。盡管如此,鋼廠的出廠價格仍然高于市場銷售價格。7月上旬,華東地區有些鋼廠中板出廠價格3550元/噸,而目前上海現貨市場的成交價3300元/噸,仍“倒掛”200元/噸以上。在價格嚴重“倒掛”的狀況下,公司老板不肯虧本經營,而是思漲心切,“挺價意識”增強,這在很大程度上將遏制價格的深跌。
“7月份,中厚板市場需求情況將會比6月份好一些。”鋼貿商都這樣認為,從近來國家頻頻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微刺激、調結構等政策和措施,其積極效應正在顯現,這將為拉動包括中厚板在內的鋼材需求注入強大動力。
諸如,7月1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4年修訂)》1日發布。新版負面清單,上海自貿區形成31項擴大開放新舉措,制造業領域占14條。制造業和采礦業的擴大開放,將促使國內制造業,尤其是高端制造業發展,將拉動中厚板的需求。
從上述這些因素來看,目前國內中厚板市場需求狀況正常,但投放市場資源有望增多,短期內供需基本面難有明顯改善,價格上漲的可能性不大,但繼續下跌的幅度有限,預計近期國內中厚板價格以盤整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