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份,本地冷軋報價雖平穩,但終端需求的進一步萎縮,嚴重打擊了市場信心。從報價來看,本鋼、唐鋼、包鋼報價堅挺,基本在3880-3900元/噸,而首鋼、鞍鋼天鐵市場銷售任務較重,資金有限的商家拉低市場報價,因此,為達成協議,商家多采用暗降或優惠方式銷售。盒板方面,鞍大盒報價在4150-4180元/噸,本鋼4100元/噸左右,不過,市場可售資源較少,個別規格斷貨。
對于后市,筆者與商家溝通之后,只能用“哀嘆”、“無奈”詮釋大家的心情,這種心情可以理解,畢竟鋼市大環境萎靡,但是未來路依舊艱巨,我們不妨總結市場,化悲憤為動力。以下筆者通過近期市場反饋和客觀表象進行分析,為后期可能的走勢大膽預測。
一、筆者調取云終端數據,可以看出當前庫存處于2012年以來的歷史低位。從價格走勢來看,2012年開始進入下行通道,近一年更是萎靡不振,不管從高度和次數上都有萎縮的跡象。但從市場運行軌跡來看,每年八九月場會有反彈行情出現。
二、從成交來看,多數商家日成交量在200噸左右,成交的不佳,帶給商家的是底氣不足,并且市場囤貨能力受資金的限制越來越差,多數商家只能快進快出,造成出貨積極性普遍較高,從而為激烈的競爭埋下伏筆。
三、原材料成本的下移,為鋼廠提供了有利條件,多借此機會加大生產,但利潤的增加未傳導至市場,多數商家依舊表示無利可圖。這種情況下,商家操作欲望不高,個別商家少訂貨或不訂貨。
四、需求方面,國內經濟處于轉型時期,下行的壓力仍大。而且7月份汽車行業進入淡季、家電行業除制冷系列產品之外其他增速均下滑都為市場散發出利空訊息。縱觀來看,雖然各地一系列的投資加碼,對拉動鋼市需求有積極的一面,但項目啟動需要時間,短期很難拉動需求較強釋放。
五、2008年的鋼市大發展再現幾乎為零,當前產能的過剩已為市場帶來諸多詬病,產能的壓縮已迫在眉睫,而本地冷軋主導鋼廠多為大型企業,受諸多客觀條件的限制,未現大面積減產,所以,產能依舊居高難下。
六、本地貿易商融資難的問題依舊突出,市場缺乏資金炒作。
綜合來看,市場積弱較深,成交受阻、資金受限、競爭激烈牽制價格上行,反觀,商家到貨成本高、市場庫存低在需求不濟面前都要“低頭”。個人認為,未來價格仍有下跌空間,但極為有限。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中國鋼鐵現貨網為客戶提供最有效的資源推廣和廣告服務!400-705-9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