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宏觀因素來看,市場關注的焦點無疑是中國了,最近公布的數據均顯示,中國經濟增長乏力,進出口貿易開始惡化,而物價依舊高企,中國未來的經濟形勢更加困難。盡管市場預計中國管理層在通脹與增長之間,未來會更多地向保增長傾斜,但總需求的疲軟難以改變,銅作為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調料”,對該因素更為敏感。此外,國際宏觀因素也不令人樂觀,盡管美國經濟增長遠好于市場預期,但這正好降低了美聯儲推出QE3的可能,同樣,這并不利好大宗商品上行。
行業方面,我們看到現貨市場購銷依舊不夠旺盛,下游行業表現得更加謹慎,并不急于補足庫存,相比往年這種需求似乎有點疲軟。但在供給方面,盡管滬倫比值不斷下降,進口貿易商虧損不斷加大,但國際銅的庫存空間轉移依舊在持續,上周,滬銅(59340,-580.00,-0.97%)庫存繼續大幅增加1.8萬噸,而倫銅庫存則在繼續下降,這短期內增加了中國市場銅的供給,給銅價現貨帶來較大的壓力。而期貨市場投資者也看到了這一點,年后滬銅前20大持倉機構空頭有所增倉,這導致期銅價格出現下降,部分市場上甚至出現了期貨貼水狀況。
盡管本周央行降低了存款準備金率,但筆者認為,央行這一動作更多地是為了對沖外匯占款的下降,其目標是為了保證貨幣市場流動性的穩定,因為,倘若央行預測未來物價下降速度較快,那么最好的“救市”政策是降低基準利率。因此,預計該消息對市場的影響有限,短期內銅價依舊以回調為主。
綜上所述,結合技術面因素,預計下周滬銅回調的概率依舊較大,投資者宜以偏空操作思維為主。滬銅在58500元/噸附近遇到的支撐較大,但要突破60000元/噸的概率依舊較小,因此,建議此前空頭投資者繼續持有觀望,止損點設置在61000元/噸;倘若前期有多單,則宜逢高平倉,減少風險頭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