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時間已經進入7月下半月,雖近期有宏觀經濟回暖進一步確立,微刺激等穩增長項目效應繼續顯現等因素都利好鋼材市場的修復性調整,但冷軋現貨市場仍繼續守穩觀望,個別商家試探性拉漲的熱情也在成交不濟的影響下消散于無形,故筆者認為近期冷軋的反彈之路即便有政策助推也難有好轉。
首先,近期政策利好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5%高于市場預期的7.4%,同時也高于一季度的7.4%,同時社會用電水平及新增信貸規模的增加都顯示我國經濟低位回升的態勢逐漸明朗,這對市場信心起到穩定性作用;第二,近日財政部發文取消冷軋板、熱軋板等78種進口鋼材保稅政策,并將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稅,這雖然有助于擴大國內鋼材消費、拉動內需增長,但是其影響的數量不足國內鋼材消費總量的1%,也就是說相對于國內鋼鐵產能超過10億噸,年化產量達到8億噸,年度表觀消費量在7.6億噸以上的龐大規模而言,這就猶如滴水入海,根本就不可能泛起多大的水花。
其次,冷軋現貨市場供高需低狀況未改:第一,供應方面,在鐵礦石價格大幅走低影響下而出現扭虧的國內鋼廠也在后期開足馬力生產,中小鋼廠復產、高爐開工率居高不下,直接導致了6月份的粗鋼日產數據再創歷史新高,日均產量達到了230萬噸,雖近期個別主導鋼廠開始有檢修消息,但后期供應仍將處于高位;第二,需求方面,由于7月份仍為傳統的需求淡季,加之高溫、梅雨天氣利空影響,同時冷軋的直接下游企業,汽車、家電步入也淡季市場,生產情況不能達到飽和,直接影響用鋼需求,
最后,盡管政府各項穩增長政策不斷加碼,宏觀經濟層面已出現企穩跡象,且當前多數市場價格也處于離市低點,商家存在超跌反彈預期,但下游用鋼需求并未出現預期“大釋放”,供求矛盾依然突出,冷軋市場出現反彈時機尚不成熟,短期或延續低位整理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