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庫存的相反走勢顯示出外資拉漲銅價的意圖,市場將焦點放在中國需求上。中國進入銅消費旺季以及全球宏觀環境企穩,使銅價易漲難跌。
希臘順利渡過債務風波、美國經濟復蘇態勢良好、國內進入銅消費旺季以及倫敦庫存持續下降成為銅價攀升的動力。年后至今,銅價已累計上漲8.4%。
宏觀面趨穩
歐元區經濟下滑已成定局,工業金屬需求的下降需要中美等銅需求大國彌補,否則全球銅需求增速必將在2012年出現大幅下滑。
中美歐近期陸續公布了制造業數據,歐元區持續7個月衰退,已經成為拖累工業金屬需求的凹地,中美兩國制造業依舊維持擴張態勢,但是增速有限。今年是全球大選之年,各國政府勢必會出臺穩定經濟的措施,預計中美經濟復蘇之勢將延續,金屬需求有一定保障。
國內產量和進口量大幅上升
2012年前兩個月,我國進口未鍛造銅及銅材89.8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9.8萬噸,增幅為49.8%,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銅的進口未受到春節長假和進口套利大幅虧損的壓制,依舊形成井噴局面。這一方面反映出國內需求強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銅貿易融資興旺。但年后1、2月份用銅企業開工率不高,備庫價格并不理想,出現如此巨大的進口量,很難擺脫隱形庫存大幅增加的現實。
產量方面,2012年前兩個月,國內銅產量達到87萬噸,同比增幅達到9.4%,刷新了同期歷史最高記錄。下游企業開工率不高,上游冶煉企業產量不減反增,企業庫存和社會庫存必然處于高位。產量和進口量數據表明國內銅隱形庫存高企,而這些隱形庫存相當于“蓄水池”,有利于國際銅價穩定。
國內外庫存走勢相反
倫敦銅庫存自去年10月份開始由47—48萬噸的高位回落。今年1—2月份,倫敦銅注銷倉單出現明顯異動,注銷倉單/庫存(該指標用來衡量庫存未來走勢情況,比值越大代表后期庫存出庫越多)上升,截至3月15日,達到31%的高位。美洲地區注銷倉單一度超過9萬噸,占注銷倉單總量的86%以上。2011年年初,市場曾傳言,摩根大通控制了銅現貨庫存的50%,今年的情況與去年相仿,如此巨大的倉單變動令人深思。
此外,國內銅庫存已從去年10月份的5萬余噸上升至目前的22萬噸。國內外庫存量變化相反,表明庫存在兩地之間轉移。春節后,國內銅消費啟動速度放緩,銅價內冷外熱格局加劇,內外價格比一度跌破7,顯示出國內消費疲軟。
國內銅庫存激增可以從進口量和產量創同期最高水平方面解釋,而外盤庫存急速下降,出庫預期強勁,讓人不得不考慮市場或正在進行新一輪逼倉。外資拉漲銅價的意圖明確,市場繼續炒作中國需求因素。兩會結束后,市場對政府推出新政的預期強烈,主動的政策性調控是穩定銅價的必要條件。季節性旺季令市場逐步接受60000元/噸以上的銅價,下游采購活動逐步回暖,價格近期易漲難跌。
中國加大城市化建設力度必將限制銅價跌幅,隨著全球宏觀面的進一步明朗,銅價存在繼續上行的動能,后期將在60000—61500元/噸的區間內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