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已經非常深入的今天,中美之間發生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不大,可能發生的是部分行業、小規模的貿易摩擦。 在《財經》研究部2月16日推出的第二十五期《財經.宏觀周報》中,《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經濟學家何茵就中國可能遭遇的美國貿易保護主義進行剖析。他們認為,受經濟衰退的影響,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危險在上升。在中美發生局部貿易摩擦的前提假設下,中國受害最大的行業或是家具和木制品,其次為橡膠制品和服裝鞋類。作為反制措施,中國可能為進口原材料、辦公和通訊設備以及食品等設限。 沈明高指出,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最佳的途徑是美國開放對中國高科技產品的出口,放松中國企業對美國的投資限制。 《財經》的經濟學家從兩個基本指標出發,指出中國哪些行業受到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最大。 首先,如果中國分行業(或產品)對美出口占美國同行業進口的比重越大,或者該比重上升的幅度越大,該行業遭遇美國貿易壁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按這一思路,中國的鋼鐵、木制品和家具業很可能最先承受美國貿易保護的打擊,而金屬加工制品、服裝鞋類、紡織品和橡膠制品也面臨較大的風險。 其次,如果中國分行業(或產品)對美出口占中國國內同行業出口的比重越大,中國相關行業出口受外需制約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由于2008年中國家具和木制品對美國出口占中國同行業全部出口的比重依然最大,分別為48.2%和33.2%,美國貿易保護對這兩個行業在量上的影響將是最大的。其次可能是橡膠制品和服裝鞋類,比重分別為28.9%和27.9%。由于鋼鐵行業對美國出口的比重較低,為10.2%,受美國貿易政策的影響相對較低。 一旦美國對中國部分行業采取貿易保護主義,作為反制措施,中國可以對進口美國產品設限。在中國進口的美國產品中,占美國行業出口最大的為礦產品、其他>其他>其他原材料、辦公和通訊設備以及食品,如果中國減少這些產品的進口,將對美國出口構成較大的壓力。 《財經》研究指出,鋼鐵、木制品、石油和煤制品、化學制品、煙草業,以及家具業是最容易受到美國實施貿易保護的產業。 《財經》經濟學家通過四個指標來分析美國對不同行業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可能性。這些指標分別是行業年附加值的變動,進口變動,進口-自產比率變動,以及2008年吸納勞動力的能力。 由于鋼鐵行業最近的進口增加和進口-自產比率上升均居美國23個行業之首,而其附加值下降的幅度列第五,加上美國國內鋼鐵行業利益集團和游說集團勢力強大,足以說明為什么重提"購買美國貨"條款的首先是鋼鐵行業。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