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筑幕墻與采光頂從1978年開始起步,經過20多年發展,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的高速發展,到21世紀初,我國已發展成世界第一幕墻與采光頂生產大國和使用大國。2004年,我國生產(使用)了約1150萬平方米建筑幕墻 和采光頂,當年建筑幕墻和采光頂產量(使用量)占全世界1700萬平方米的2/3左右,截至2004年底,我國共安裝了約7500萬平方米建筑幕墻和采光頂,占世界總量1.4億平方米的一半還多。 資料顯示,我國大型幕墻企業的裝備水平大大超過國外知名幕墻企業,國內幕墻生產企業已能為各種不同建筑提供所需的各種類型幕墻與采光頂,并用于國外承包的工程。國內企業在國內市場中占有80%~85%左右的份額,近年國內興建的各種新型、異型幕墻(采光頂)和技術難度高的工程,絕大部分是由國內幕墻生產企業完成的。在建筑幕墻與采光頂大發展的同時,相關產業如玻璃、硅酮密封膠、鋁合金建筑型材等也同步發展,不僅在數量上滿足了建筑幕墻和采光頂的需要(即建筑幕墻和采光頂的大部分材料由國內生產、提供,僅小部分進口),而且這些行業的產品質量與世界先進水平相近,有些甚至超過了世界先進水平,這就為建筑幕墻與采光頂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在20多年建筑幕墻與采光頂發展過程中,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幕墻技術人才,這支人才隊伍以博士、碩士為骨干,他們不僅成功地設計了很多大型工程幕墻和采光頂,同時在幕墻試驗和理論研究領域有許多重大成果,這支數千人的隊伍分布在幕墻生產企業、專業試驗機構(檢測中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他們是我國幕墻技術的骨干力量。 據業內專家介紹,建筑幕墻和采光頂雖然是由國外開發傳到我國的,由于我國生產和使用了如此大數量的建筑幕墻和采光頂,在生產、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建造這些建筑幕墻和采光頂時進行了幾千次物理性能試驗和抗震試驗,揭示了建筑幕墻與采光頂的內在規律。在生產經驗和科學實驗的基礎上,發揚我國已形成的產、學、研協同配合作戰的傳統,除了幕墻生產企業、專業試驗機構(檢測中心)對生產經驗、試驗成果進行總結外,全國很多科研院所、高校(含所屬研究所)對建筑幕墻和采光頂進行了多學科的研究,將上述生產經驗、試驗成果上升為科學理論,提出一大批研究報告,開發出一大批新技術、新檢測方法、新工藝以及新理論(設計原理)。我國在建筑幕墻與采光頂技術開發上有了新進展,深圳市民中心博物館(54米x30米)預應力平行弦索網玻璃采光頂是我國自行研制、開發的世界上第一個沒有下凹曲線的預應力拉索屋面結構。國家大劇院雙曲面金屬和玻璃屋面、北京植物園溫室大型全玻璃屋面、新保利大廈90米x60米單層索網玻璃幕墻均創世界之最,它標志著我國建筑幕墻與采光頂已開始步人中國制造的新階段。 現在已進入21世紀,我國也加入了WTO,經濟全球化競爭時不待我,我們必須按照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指導方針,自主創新,發展我國幕墻技術。世界建筑幕墻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式幕墻大都是由建筑師創意,建筑師要站在建筑幕墻發展潮流的前列,領導這個潮流健康發展。科學是認真的、嚴謹的、實事求是的,同時科學又是創造的,科學的基本態度之一就是疑問,科學最基本的精神就是批判。科學活動,特別是自然科學活動,比較其他>其他>其他的人類活動,其基本特征就是不斷進步,哪怕在其他方面倒退的時候,科學總會是進步著的,即使是緩慢而艱難的進步,這表明自然科學活動中包含著人類最進步的因素。 有專家認為,我國幕墻技術要取世界之長,補中國之短。創新包括理論創新、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創新既包括重大科技的突破,同時也包括中等甚至小的技術進步。新世紀我國建筑幕墻發展要做到:首先,要有一個規劃,這個規劃要按照生產一代、開發一代、研制一代、構思一代的要求,近期規劃(1年~3年)主要內容為開發規劃,中長期規劃(4年~10年)主要為研制、構思規劃,這樣就為幕墻技術、生產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其次,要做好人力資源開發,對現有人才(特別是青年隊伍)要幫助他們繼續提高技術素質,系統掌握新技術,精通一或多門外語,能熟練用外語進行交流和洽談。還要從國內外吸收大批高級人才參加幕墻研制、開發,形成一支與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相適應的多學科人才隊伍。再其次,建立自主技術創新的新體制。自主技術創新要做到全過程自主,即自主創意、自主控制研發全過程、自主掌握創新成果(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要避免兩種傾向,一種是自我創新,它是一種封閉式創新,自主創新與自我創新之間的區別在于自主創新是自主控制研發全過程,而在自主創新過程中并不排斥其他國家參加創意、參加研發,對研發課題可向全球招標,凡是有實力并愿按規定條件參加研發的單位(個人)均予接納,但他們的創意及研發全過程由我控制,且最終審查、決定權在我。而自我創新是封閉式的創新,不與其他國家合作。另一種傾向是在與其他國家合作時放棄研發全過程控制,創新成果旁落他人,成果出來了,既未達到鍛煉、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的目的,創新成果也不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建立自主創新、開發機制,要有計劃地發展產、學、研一體的技術開發機制,企業要建立研發機構和研發基金(一般占全年銷售額的2%%~4%),同時企業和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聯合研究、開發要從現在的個別企業、個別項目零星分散的狀況變為有計劃、有長遠規劃的統一、有組織的機制,發揮全民辦幕墻的優勢。用信息技術改造幕墻產業(包括開發更先進的計算軟件,建立無紙化生產體系、物流配送體系、報價及模擬投標體系等計算機管理系統),使我國在不遠的將來從幕墻生產大國發展成為幕墻技術強國。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