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上半年以來,玻璃業承受了有史以來的最大的壓力,在國際經濟形勢和國家政策等多重影響下,玻璃企業遭受了巨大沖擊,眾多玻璃企業因無法面對這場"寒冬",紛紛裁員或關門結業。 幸存者也是人人自危,誰也不清楚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自己。中國玻璃企業為什么走向關倒閉?是什么原因導致這樣可怕的結果呢?筆者認為,導致中國玻璃企業 倒閉的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的原因。 一、國內外市場環境惡化 1、全球經濟環境衰退,消費者購買力下降。 2、房產市場低迷,處于下游的玻璃行業深受影響。 3、外銷型企業主攻方向由國外向國內轉移,玻璃企業之間競爭加劇。 二、玻璃企業經營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 1、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產成本上升。 2、《新勞動法》的頒布,勞動力價格上漲20%-30%。 3、人民幣升值,國家出口退稅率大降,外銷型玻璃企業 遭受嚴重打擊。 三、玻璃企業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競爭力 玻璃企業產品同質化嚴重,同行間的抄襲現象層出不窮,品牌影響力有限甚至根本無品牌,而營銷、服務、價格等其他>其他>其他影響銷售的因素又無任何優勢可言的情況下,關是早晚的事。 四、玻璃企業終端店面服務水平低下,消費需求難于滿足 在體驗式消費成為人們消費主流的今天,玻璃企業終端服務絲毫卻沒有改變,許多玻璃企業還在采用落后的單一的銷售模式,向消費者直接推銷企業產品,終端玻璃店面都是通過收集過來的產品畫冊,形形色色的產品圖片,五花八門的實例展示,既看花了消費者雙眼,又起不到促進店面銷售的作用,很多畫冊反而迷惑了消費者雙眼。因為玻璃產品缺少生動的立體展示,消費者對著產品只能想象產品擺放家中的裝飾效果。可想而知,如此低下的服務水平怎么能打動日益挑剔的消費者。 五、玻璃企業營銷創新不足,無法有效拉動銷售 比起建材類其他行業,玻璃行業整體營銷水平較低,玻璃企業普遍缺乏系統營銷策略,采用的多是些降價促銷等單一的營銷手段,進行低層次的競爭。很少有玻璃企業能針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變化,挖掘企業與產品的"差異性",進行整合式行銷溝通;更別提將體驗、良好完善的售后服務、設計等增值價值融入營銷環節;因此營銷對銷售的助力并不大。 六、玻璃企業銷售渠道單一,抗風險能力差 目前,中國玻璃企業的銷售渠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利用加盟商或代理商的賣場或建材城銷售產品;二是玻璃企業直營。無論哪種方式,都離不開終端店面,一旦市場不景氣,渠道高昂的費用必將累垮企業發展。而單一的產品銷售渠道,更極大降低玻璃企業抗風險能力。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