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受國內外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的影響,我國鋼鐵行業產品價格快速下滑,產能發揮嚴重不足,產銷量大幅下降,企業虧損顯著增加,但今年1月份以來部分產品價格出現反彈。 據山東省工業經濟運行指揮部介紹,進入1月份后,在鋼材 經銷商增補庫存和國家擴大投資利好消息刺激下,生產形勢明顯好于去年第4季度。1月份,山東省鋼鐵行業生產鐵391萬噸、粗鋼354萬噸、鋼材416萬噸,同比分別下降7.95%、1.71%和7.61%,環比分別增長22%、20.6%和9.5%。鋼鐵產品價格在去年12月份微升的基礎上繼續小幅上揚,多數鋼鐵產品價格回升到3800元/噸-4200元/噸。 盡管鋼鐵產品價格環比上漲,但同比仍下跌15%-30%,預計山東鋼鐵行業經濟效益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況。從濟鋼、萊鋼等長期使用長協礦生產、主要產品為板材的大型鋼鐵企業看,雖然生產效益狀況有所好轉,但虧損額度仍然較大。1月份,濟鋼集團虧損4.15億元,環比減虧1.15億元,同比減少盈利6.35億元;萊鋼集團當月虧損3.6億元,環比減虧3.8億元,同比減少盈利7.7億元。 而以魯麗、濰鋼為代表的使用國內礦和貿易礦做原料、主要產品為建筑用鋼材的小鋼鐵企業,效益正在逐步回升。1月份,魯麗集團實現利潤突破3000萬元,打破了歷年來首月利潤幾乎為零的紀錄;濰鋼集團實現利潤998萬元,環比增加465萬元。 出現這種大企業經營狀況往下走、小企業經營稍微有所上升的差別,主要是由于企業產品結構不同。大企業受產品結構影響較大,裝置龐大,需連續生產。一旦市場發生需求變化,很難改變。如濟鋼的熱軋板,從進鋼水到出鋼,目前基本不賺錢,但是不能說停就停,想換品種生產很難。而小企業卻可以靈活根據市場需求而變化。但小鋼廠并不是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流方向。 近期鋼材價格為何再度走低 據山東省工業經濟運行指揮部監測,進入2月份以來,國內鋼鐵產品市場需求再度疲軟,鋼鐵產品市場價格又呈下行態勢。國際市場訂單幾乎沒有,國內市場訂單與1月份相比大幅減少。2月底,市場上各種鋼材價格與月初相比平均下降400元/噸左右,中厚板已降到3600元/噸,螺紋鋼降到3400元/噸,熱軋卷板降到3500元/噸,H型鋼降到3360元/噸,建筑線材降到3590元/噸。受市場需求不足、產品價格下滑的影響,目前鋼鐵企業仍在控制生產,部分鋼鐵企業在保持現有基本生產運行情況下,開展設備檢修工作。 分析造成當前鋼鐵產品價格再度走低的主要原因:一是房地產、機械、汽車、船舶等主要用鋼行業需求依然低迷,無論是建筑性用材還是生產性用材,訂單嚴重不足,產品銷售沒有熱點。濟南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旺偉、宣傳部副部長周傳勇表示,今年鋼鐵形勢好轉主要是建材稍好,但最近也下來了。原因是,一些經銷商對市場盲目樂觀抄底,大量購進建材,但實際需求沒有預想大。加上小鋼廠產能恢復迅速,又具有價格優勢,瓜分了大量市場份額。據了解,濟鋼最近停了一座350立方米煉鐵高爐;二是以進口長協礦為主的高價原材料短期難以消化;三是全球經濟下滑,鋼鐵產品出口嚴重受阻;四是多年積累的產能過剩后果凸顯出來。預計一季度鋼鐵行業的生產經營形勢仍然比較低迷,主要產品產量和經濟效益同比仍將出現一定程度下滑。 二季度長協礦定價后鋼材市場或有轉機 據記者觀察,目前部分行業的確出現回暖跡象。如受國家投資工程項目拉動,以生產工程車見長的中國重汽集團由于訂單突增已率先開足馬力。而重卡銷售的回暖將直接帶動相關鋼材的銷售。加上國內鐵路、公路等大型工程項目的陸續開工,鋼鐵市場的需求增加已成定勢。但何時出現普漲式格局,仍有待觀察。 但分析認為,4月份將是山東省大型鋼鐵企業的一個轉機。這是因為,4月1日,以使用長協礦為主的濟鋼、萊鋼等企業將會執行新財年長協價格,由于目前鐵礦石庫存高企、主流鋼廠集體減產導致鐵礦石需求量大幅減少,新年度進口鐵礦石價格肯定會低于去年價格,企業盈利水平將會有所提高,生產經營將會有所好轉。但基于去年上半年鋼鐵產量、經濟效益等主要指標基數太高,預計今年上半年鋼鐵產量和經濟效益將繼續呈現下降的走勢,生產鐵、粗鋼和鋼材將分別下降5.17%、8.83%和9.71%。 目前,對中國鋼鐵形勢判斷不宜預測過長時間,否則可能誤導企業。如前段時間大量預測稱下半年形勢會好轉,有的企業可能就會多進一些鐵礦石。現在,鋼鐵市場變數太大,最多看2個月的行情,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這種變數來自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來自長協礦價格的變化,來自國內鋼鐵產品品種結構的變化。當前,歐美經濟形勢前景難以預測,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進一步深化。而且,正在進行的鐵礦石談判雙方都在觀望市場形勢的發展變化,雙方在價格方面意見相左,這將可能推遲今年長協礦最終定價時間。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