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陶瓷反傾銷抽查企業全應訴 繼印度、墨西哥、菲律賓、埃及、韓國等反傾銷調查之后,中國陶瓷又遭遇到發展中的友好鄰邦 巴基斯坦的反傾銷調查。該國2006年初裁公告,中國8家被抽查企業的產品除一家外,其余分別被裁定征收3.79%至21.02%的臨時反傾銷稅,而未應訴的幾十家企業則全部被征收21.02%的高額反傾銷稅。 2006年2月,巴基斯坦的兩家陶瓷企業(官方稱共有六家)向巴基斯坦關稅委員會(NTC)提交反傾銷調查申請;3月底,NTC向我國出口商正式發出調查公告,開始對來自中國的瓷磚展開反傾銷調查,涉案產品包括陶瓷及花崗巖墻地磚等。 據悉,巴國現有七八家規模較大的陶瓷企業。其中,向NTC提出申請的兩家企業,其總產量占去了巴國總產量的半壁江山。巴國陶瓷協會稱,由于近年來中國瓷磚的涌入,該國陶企的市場占有額從2002年的44%下跌到2005年的28%,利潤率從39%下降到17%。巴方認為中國瓷磚輸入已對該國瓷磚產業、工人就業等產生了負面影響。根據巴國稅收自動控制系統統計推斷出上述遭訴產品的傾銷幅度為320%。 在調查期間,巴基斯坦關稅委員會(NTC)共抽取了8家中國陶瓷企業進行調查,初裁時,除了一家以外,其他>其他>其他被調查的7家企業的產品如期應訴,并提供了完整的數據,分別被裁定征收3.79%至21.02%的臨時反傾銷稅,而中國五金設備進出口公司(福建分公司),雖然并沒有提供完整的數據,卻"意外"地被征收零關稅。其他未被抽中調查又未應訴的企業,其稅率全部為21.02%的高額反傾銷稅。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1年到今,中國瓷磚相繼遭遇印度、墨西哥、菲律賓、埃及、厄瓜多爾等國的反傾銷措施,部分國家的反傾銷稅率更是高達200%以上。2001年7月,印度首先對我國拋光磚反傾銷案展開調查,國內陶瓷企業應訴的只有一家,但僅有的一家企業卻因為印度有關法規不具備應訴資格,結果使我國的陶瓷產品在印度被征收247%的高額關稅;緊隨印度之后,墨西哥、菲律賓發現了契機,相繼對我國陶瓷實施反傾銷措施;2003年月,埃及對從我國進口的瓷器餐具采取反傾銷措施,開始征收305%的關稅,遺憾的是47天無一企業應訴;2005年9月,我國對菲律賓出口的瓷磚按照高于到岸價2-3倍的價格征收關稅,這一措施給我國對菲瓷磚出口企業帶來沉重打擊;2005年11月,韓國在對我國產瓷磚發起的反傾銷案中做出初裁,認為我國生產的瓷磚對韓出口構成傾銷,建議政府征收7.25%至37.4%的臨時反傾銷稅。2006年3月,浙江義烏一公司通過商務部政府網站反映,其對埃塞俄比亞正常出口的低價瓷磚被要求追加關稅。 四湘企遭遇潔具特保調查商務廳建議企業積極應訴 2008年,厄瓜多爾調查機關應國內產業的申請,依據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6條和厄對外投資委員會第320和321號決議,啟動對我平板陶瓷(海關稅號為6907.9000和6908.9000)和衛生潔具(海關稅號為6911.1000和6912.0000)的特保調查程序,以確定涉案產品的進口增長是否對厄國產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造成威脅或市場混亂。 根據海關統計數據,湖南省長沙齊全進出口貿易公司、湖南瑞誠經濟發展公司、湖南國光瓷業有限公司、湖南省醴陵市楚華陶瓷實業公司四家企業涉案,湖南省商務廳已通知企業積極參與應訴。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