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應對措施 一年來,廣東玻璃企業主要采取了以下應對措施。 一、加強管理挖掘潛力不少企業把所面臨的困難當成苦練內功的極好機遇,從加強質量管理、生產管理、成本管理、營銷管理、人員管理等入手,努力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如南玻集團在去年浮法玻璃不景氣的情況下,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在努力降低浮法玻璃生產成本的同時,充分挖掘工程玻璃的潛力,加強了對成都、吳江、天津及東莞4個工程玻璃生產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形成了1150萬平方米的工程玻璃產能,成為2008年企業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佛山旭板玻璃董事長、總經理親自帶隊外出進行員工強化培訓,努力塑造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在充分發掘員工的潛能,以應對急劇變化的經濟環境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節能減排降低成本廣東省平板玻璃生產企業對玻璃熔窯除積極采用了富氧燃燒、全氧燃燒等節能新技術外,信義玻璃企業還積極采用余熱利用技術,充分利用窯尾廢氣余熱進行制冷和余熱發電,使得浮法玻璃的生產成本下降了10%~15%左右。江門華爾潤及其他>其他>其他部分日用玻璃企業積極采用乳化膠漿、石油焦粉(瀝青粉)等替代重油作為燃料,使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深加工玻璃企業也通過狠抓玻璃原片利用率、減少生產過程的破損率、提高工序成品率等方法,既節約了資源又減少了排放,同時使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和降低。 三、創建品牌開發新品廣東省玻璃行業如今擁有2家中國名牌產品企業、1家廣東省名牌產品企業、4家廣東省著名商標企業。自去年以來,不少玻璃企業加大了產品研發的力度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如金剛玻璃自主研發的防火玻璃、防爆玻璃和防颶風玻璃等產品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較好的市場份額。南玻還規定了從銷售產值中提取1%作為新產品研發經費,成功開發了具有自主技術的超白玻璃。玻璃先生、益友鳴、介仁、大亨等藝術玻璃企業也不斷開發出具有個性化的、實用美觀的各種藝術玻璃新產品。 論發展信心 對如何盡快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廣東省玻璃企業也有自己的應對措施。在論壇上,大家一致認為,對玻璃行業來說,由于存在產能和結構的不合理,特別是在當前金融危機的陰影下,階段性產能過剩和產品同質化矛盾突出,造成了整個行業應對危機時,只能依靠停產、轉產來緩解市場的壓力。根據廣東省的發展現狀,大家認為企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應對目前嚴峻的困難。 一是加強管理,苦練內功。為什么有的企業在困難和危機面前會束手無策,而有的企業卻應變自如,其根本區別就在于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整體素質不同。因此,每個企業都應該認真扎實地做好各項管理工作,做好各項基礎工作和專項管理,確實把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整體素質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是加快結構調整。國際金融危機使得我們玻璃行業產品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充分暴露了出來。目前,全國浮法玻璃停了40多臺窯還未能真正緩解市場壓力。這40多臺玻璃熔窯均是生產普通的浮法玻璃,而超薄、超厚、超寬、超白等特種玻璃仍然保持較好的市場狀態。加工玻璃如一般的幕墻玻璃、一般的門窗玻璃或其他的低檔玻璃生產線有的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而高檔加工玻璃如高檔次的Low-E玻璃、高檔次的中空玻璃、高檔次玻璃門窗、高檔次藝術玻璃的不少生產企業仍然處于良好的產銷狀態。因此,各企業應重新審視本企業的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做好產品定位。 三是注重產品的設計開發。廣東省玻璃行業大而不強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研發能力偏低,具有自主技術的產品和市場真正需求的或消費者認可的產品少,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一旦出現危機或市場疲軟,必然導致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因此,有條件的企業要率先加大新產品的研發力度,走產、學、研結合技術聯盟的路子,從原材料的使用到生產工藝、技術裝備、產品性能的自主研發,真正研制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產品。 四是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做好玻璃產品出口。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玻璃產品出口影響巨大,不但玻璃、玻璃加工產品的出口在減少,而且家電、家具、五金類產品出口的減少也會造成玻璃出口的減少。由于產品出口較大幅度的下降,許多產品只能在國內消化,造成國內市場壓力增大,加劇了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因此,盡管目前國際市場需求萎縮,但有條件的玻璃企業依然要積極采取措施,努力開拓國際市場,加大力度推動廣東省玻璃產品的出口。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