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華陽光董事長吳振一認為,"一手傍名牌,一手傍大款"是小企業發展前期最長使用的手段,"傍大款"請代言是借人的名氣,"傍名牌"則是借知名企業的名氣。而多數小企業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態,把傍名牌和傍大款當做了"萬能法寶"促使抄襲現象頻繁出現。宏耐集團總裁曾欣對此表示,以往的確有一些企業借此方法迅速發展壯大起來,"傍名牌搞山寨"是對自身品牌不負責任的做法。 就此類事件,某記者也采訪到了律師,從法律角度來講,目前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對這類"山寨名牌"行為的處罰力度非常有限,相對于直接造假或者侵權使用別人的商標,顯然行為的違法成本相對較低。另外,將他人知名品牌注冊為企業名稱之后是否正當合理使用這一點在法律上還是空白點。 市場變革或將提高品牌門檻 有人說現在是"山寨時代","山寨名牌"既不違法又比名牌便宜,能夠沖擊到大品牌肯定有它的優勢。相反,也有人對大品牌提出了質疑,既然是名牌,知名度到了盡人皆知的程度,被"山寨"了自然也迷不了消費者的眼睛。打造了多年大自然品牌后,佘建斌已經對"山寨"看得很淡了,他說:"這種問題的背后顯現的是這個行業品牌集中度不高的問題。打擊山寨費時費力,不如把精力花在提升自己品牌高度上。" 當前的市場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行業進入洗牌期,市場格局面臨變革,脫離了市場浮華的外衣,消費者變得更加理性,對品牌的關注度也迅速提高。正如宏耐集團總裁曾欣所言:"企業只求短期賺錢的‘山寨名牌’行為不利于品牌長遠的發展。"這也是業內人士的共識。 市場是一把雙刃劍,試想,當購買者被貌似的"名牌"所迷倒,之后卻發現是一個假名牌,品牌形象勢必大打折扣,對品牌的影響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當品牌發展到一定高度的時候,企業又將面臨是否還要繼續貼著洋牌的難題。當品牌真正發展成為公眾認可品牌后,品牌丑陋的身世再度被揭開,給企業及品牌帶來的都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