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產能不再核準 規劃中,比"推進太鋼呂梁鋼鐵生產基地建設"更直觀的是,"力爭到2011年,太鋼集團生產規模達到2000萬噸以上,2015年達到3000萬噸以上,使太鋼集團產能占全省鋼鐵產能由目前的25%提高到67%以上。" 《山西省冶金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如此清晰的思路似乎已讓人看到,山西推進兼并重組的決心。 與之相對應的一條是"嚴格控制產能總量,不再核準新增產能,所有建設項目必須以淘汰落后為前提。" 這里所說的總量分別控制,即"全省生鐵、粗鋼產能控制在4500萬噸(含鑄造生鐵)、4000萬噸。" 目前,山西仍有200多家鋼鐵企業,規模在100萬噸以上的13家,其中200萬噸以上的5家,而小型鐵廠更多,這些企業分散在山西7市60多個縣(市、區)。 原本截至2008年,山西省生鐵、粗鋼產能分別為5400萬噸、4000萬噸,但由于山西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低、規模小、裝備水平落后、產業鏈短,加之金融危機影響,去年全省生鐵產量為2800萬噸、粗鋼產量為2350萬噸。但即便是經濟形勢好的2007年,我省也僅煉鐵3700萬噸。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從數據上看,山西鋼鐵產能的利用率很低。" 因此,要扭轉當前的局面,山西推進兼并重組似乎已是必選答案。 提高準入門檻 規劃提出,到2011年,"主要裝備達到當前國內先進水平,通過置換落后產能,建設煉鐵高爐容積3200立方米及以上,焦爐6米及以上,煉鋼轉爐容量200噸及以上、電爐容量100噸以上。"對此,祝峰亮表示,"我們的一個明確目標就是‘以國際冶金產業的先進水平為目標’。" 作為規劃制定的參與者,祝峰亮坦言,"以目前我省鋼鐵企業的水平來說,要實現這個目標的確很難。" "這是一個跨越式發展。"祝峰亮表示,盡管在淘汰落后產能上,究竟采取等量置換還是減量置換,目前尚未最終確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在這份山西鋼鐵行業振興規劃稿中,大幅提高企業再上項目門檻是一定的。 除了門檻提高外,讓鋼鐵企業更加緊張的是淘汰力度的加大。 淘汰3600萬噸產能相對于國家《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提出,"在2011年底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30噸及以下轉爐和電爐"的目標,山西提出的淘汰目標要大得多。 "到2011年年底前,按照國家要求,淘汰落后煉鐵產能2000萬噸,煉鋼產能1600萬噸。到2015念年底前淘汰1000立方米以下的煉鐵高爐、50噸以下轉爐和電爐以及預期配套的燒結、連鑄、軋鋼系統等。" 據祝峰亮介紹,就目前山西鋼鐵企業現狀來看,高爐超過3000立方米的僅有兩座,超過1000立方米的也只有八九座。 "該規劃實施起來很有難度,且不說因地方經濟利益,地方政府不希望企業高爐淘汰,對鋼企來說也是難題。"對此,山西中陽鋼鐵太原辦事處負責人侯林平表示,就規劃淘汰標準來看,力度太大,而要新建項目門檻又太高,企業很難籌集足夠資金去建大項目,而且一個項目籌建沒有兩三年時間,根本完不成。 但祝峰亮表示,這樣做是有道理的。 "這不是好高騖遠,從國家出臺的鋼鐵振興規劃來說,要嚴格控制總量,因此擴大規模是不可能了,但是還可以提高設備水平,靠技術取勝。"祝峰亮認為,應該通過裝備技術和產品質量來提高市場占有率。 同時,祝峰亮表示,就無形資產來說,在國際上"太原鋼鐵"要比"山西鋼鐵"影響大得多,下一步山西將組建以太鋼集團為核心的太原鋼鐵總公司,屆時鋼鐵企業可能只保留10家。秉持扶強做大的原則,山西將可能成為又一鋼鐵大省。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