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廣東省家具 行業基本運行速度放緩,整體中速增長,而且總值、出口、內銷在全國的比重都略有下降。其中,出口仍然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態勢,并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實現了從年初的負增長到較快速增長,再由快速增長向中速增長的轉變;出現了民營企業出口貨值增加、數量減少,臺資企業出口貨值、數量都減少的現象。內銷呈現普通增長態勢,出現了一二級市場略有減少,三四級市場略有增加的現象,實際銷量比年初的計劃減少至少10個百分點。 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省2008年家具銷售總值1840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的1600億元人民幣增加15%,凈增加240億元人民幣;占全國6480億元人民幣的28.4%,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達到115.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89.7億美元增長28.7%,凈增長25.8億美元;占全國275.82億美元的41.9%,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內銷1045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995億元人民幣增加5%,凈增加50億元人民幣;占全國4577億元人民幣的22.8%,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 2008年廣東家具行業運行有三大特點: (一)、出口形勢忽冷忽熱 2008年,廣東家具一季度出口出現負增長,二、三季度增幅明顯,上升至20%~25%,四季度又開始回落到10%左右。美國仍是廣東家具最大的出口市場,2008年1~11月,廣東對美國出口家具36.6億美元,增幅僅為3.4%,出口額占廣東家具出口總額的39.2%;同期對歐盟出口21.2億美元,大幅增長32%,成為廣東家具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此外,對香港出口家具4.9億美元,大幅下降48%;對日本、東盟和加拿大分別出口4.5億美元、4.3億美元和3.3億美元,分別大幅增長57.3%、69.4%和50.8%. (二)、較大幅度的"減產風波",引發了10年來的首次"倒閉風潮" 為應對市場變化,2008年,廣東家具企業不同程度地縮小了生產規模。其中,90%的臺資企業關閉產能30%~50%,一部分臺資企業轉由其在越南投資的企業繼續生產,約15%的臺資企業開始嘗試開拓內銷市場;約70%的內銷企業關閉產能30%左右;50%的骨干企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內銷市場阻擊,市場銷量比計劃急劇下滑30%~40%;15%的骨干企業堅持"兩條腿戰略",做到內銷不足出口補,出口不足內銷填,成功地保持了平穩發展態勢。與減產相伴,廣東家具行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倒閉潮。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廣東家具行業中小企業倒閉約400家,造成失業工人10萬人。這些倒閉企業主要是兩類,一是由于臺資企業減少產能,使許多為臺資企業加工部件的中小企業難以為繼;二是是那些產品質量低劣、無照生產的小型企業。 2008年,廣東家具企業普遍放緩對外擴張的速度。由于行業發展前景存在許多不明朗因素,至少有一半投資新廠房、新設備項目暫停,三分之一項目減半實施。5%的大型骨干企業由于新建廠房、購置設備等貸款項目,尤其是在長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大面積圈地建廠房,引起比較嚴重的資金鏈問題;少數企業將家具生產的利潤用來投資股票、期貨、基金、房地產,大量資金被套牢,利潤大面積蒸發,使企業陷入經濟危機,隨時都可能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深圳著名的意大利投資迪高樂公司在2008年年底的倒閉,宣示著個別大型企業已經或可能會倒閉。 (三)、企業生產成本、經營成本、管理成本不同程度上漲 2008年,廣東家具企業生產成本先大幅上漲后小幅回落。其中第一季度~第三季度國產人造板、木材、鋼材、油漆、海綿、皮革、布價格大幅度上升,平均上漲20%~40%,第四季度進口木材和國產人造板平穩略有下降;前3季度電力依然緊缺,主要產區順德、東莞"開四停三"的現象仍然普遍,企業依靠自行發電和購買高價電維持生產,到第四季度電力開始轉為充足。 《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對企業原有的人力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都產生了巨大沖擊,改變了企業沿用的用工模式,間接地增加了企業的用工成本。據統計,新的用工模式使企業人力資源總成本上升20%~30%,約占企業產品銷售總值的3%~5%.一些實力較差的中小型家具企業,原本就僅靠微薄的利潤來維持日常的運作,《新勞動合同法》實施便成了他們倒閉和搬遷的導火線。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