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下稱《鋼鐵規劃》)的公布,各個產鋼大省的規劃也在緊張地制訂中。CBN記者昨天獲悉,4月15日,山西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山西省冶金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下稱《冶金規劃》),提出到2015年全省200多家鋼企只保留到10家以內,太鋼集團將通過大范圍的聯合重組,由目前的1000萬噸級別,躍升至3000萬噸。 盡管過往幾年整合動作較小,但與其他>其他>其他省份相比,山西是在國家出臺《鋼鐵規劃》后,第一個出臺區域鋼鐵產業振興規劃的省份。山西省發改委工業處處長左金順昨天告訴CBN記者,山西省還將對《冶金規劃》進行修改,不過需要修改的地方不多,正式規劃很快會對外公布。 根據CBN記者獲取的《冶金規劃》送審稿,共分成兩個時間段,第一階段是從2009年到2011年的近期目標,與《鋼鐵規劃》時間段一致;第二階段是從2012年到2015年的遠期目標。 《冶金規劃》提出到2011年,山西全省鋼鐵企業將由目前的200多家減少到50家左右,太鋼集團產能規模達到2000萬噸,并以大型骨干企業為基礎,形成太原、長治、運城、臨汾、呂梁5大鋼鐵生產基地,重點建設太鋼呂梁鋼鐵生產基地;到2015年,鋼鐵企業控制在10家以內,使太鋼集團產能達到3000萬噸以上,占全省鋼鐵產能由目前的25%提高到67%以上。 "太鋼集團重組成3000萬噸困難是非常大的。"瑞士美特投資(Metinvest)鋼鐵研究員牛巍對CBN記者表示,"太鋼雖然也有普鋼,但主要生產特鋼,而山西其他鋼鐵企業主要是普鋼,太鋼在普鋼領域并沒有優勢。" 對此,太鋼集團內部人士告訴CBN記者:"集團正在尋求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目前山西共有200多家鋼鐵企業,規模在100萬噸以上有13家,200萬噸以上有5家,其余都是小型鐵廠,且非常分散。截至2008年,山西生鐵、粗鋼產能分別為5400萬噸和4000萬噸。但實際產量與產能差距較大,去年全省生鐵產量為2800萬噸,粗鋼產量為2350萬噸。 "山西目前只有太鋼集團、海鑫鋼鐵、中陽鋼鐵、長治鋼鐵等幾家較大的鋼鐵公司。"山西省鋼鐵行業協會秘書長祝峰亮告訴CBN記者,由于民營企業數量較多,重組困難比較大。 太鋼集團很早就開始著手省內的重組規劃。今年2月,太鋼集團專門針對《鋼鐵規劃》中的"促進企業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進行專題討論,并初步確定了重點整合的目標企業。太原市副市長王建生告訴CBN記者,太鋼集團已與省內多家鋼廠接觸,但是僅有美錦鋼鐵談妥了,其他的還沒有確定下來。 除了兼并重組,山西在淘汰落后產能方面力度更大,到2011年底前,山西將淘汰落后煉鐵產能2000萬噸、煉鋼產能1600萬噸。《冶金規劃》送審稿提出,力爭到2015年底前淘汰1000立方米以下的煉鐵高爐、50噸以下轉爐和電爐以及與其配套的燒結、連鑄、軋鋼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山西提出將礦產資源優先配置給太鋼以及兼并重組的大型骨干企業。此外,山西甚至鼓勵太鋼集團與煤、焦、電力等相關企業實行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聯合重組。為了解決重組中遇到的問題,山西省將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兼并重組過程中安置富余人員、補交拖欠職工養老保險、債務處置的補助。 "山西的目標雖然宏偉,但關鍵是看如何落實。"牛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