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是國際展覽局在全球唯一授權的永久性世博會專題博物館,是
世界上極少兼具博物館與文獻中心功能的展館。華東設計研究總院通過“永恒的瞬間”的建筑創意,展現了世博會一百五十年歷史沉淀與無數輝煌瞬間的平衡。建筑形態以“歷史河谷”與“歡慶之云”的碰撞來做詮釋,使世博會博物館成為城市中“承載歡樂記憶的容器”。較好的呈現了國際性、唯一性、專題性的這一特征主題。通過上圖展示,玻璃異形體“歡慶之云”的表皮構建和主體建筑部分內庭立面
銅材質的“歷史河谷”GRC板材料的運用是本項目的重點和難點。
2 歡慶之云
2.1 簡介
歡慶之云”造型取云的形態所代表的未來、開放、瞬間的寓意,整體形態簡潔流暢,在建筑底部以三條云柱扭轉收分,形成逐級上升的動勢,具有強烈的未來感。在建筑中部,云柱扭轉展開,并相互聯系,逐漸于建筑頂部形成一個完整的曲線流暢的“歡慶之云”輪廓。整體“歡慶之云”形體以輕型鋼架支撐整體結構,在幕墻細部處理上以三角折面的透明玻璃、彩釉玻璃形成漸變的立面肌理效果,與“瞬間”的設計概念相符合,也成為了整體建筑的中心。整個單體高34.8米,寬56.6米,長75.8米,面積約8242平方米。共3982個板塊。
2.2 數字化工作
幕墻設計工作首先需要如何將三角形玻璃的數量、形狀大小、空間定位等物理數據進行統計和表達,為深化設計提供前提條件。此部分工作由建筑師和三維軟件程序員完成。借助rhino等軟件控制形體準確,在拉出形體大致輪廓后,借助插件grasshoper進行規整化處理,再利用python高級程序語言將云幕墻部分展開至平面,導出表格進行數據統計。
實際上,通過計算機輔助,可將云不同部位的相鄰板塊之間的法線夾角、板塊面積大小、板塊邊長、板塊空間坐標定位、板塊數量和面積等數據全部統計成Excel表格,便于下一步分析和研究。
通過幕墻設計專業的介入,對板塊分格須進行優化和調整,主要考慮在滿足建筑效果的前提條件下,針對玻璃生產的工藝性、經濟性,以及幕墻規范的適應性進行再次劃分,主要優化原則如下:
1) 中空節能玻璃通常尺寸2400x3600,超出尺寸范圍造價高很多,調整所有板塊尺寸控制在此范圍內,并保證一塊原件的最大利用率,降低造價。
2) 三角形玻璃銳角角度小于30度無法加工,采用均質化迭代處理,減小過于尖角玻璃的數量。
3) 立面和屋面玻璃分格劃分進行多次迭代計算得到的網格每塊板塊尺寸近似相同,這樣的網格劃分空間效果均勻,同時也簡化了幕墻及鋼結構后期施工過程,降低造價。
4) 采光頂規范JGJ255,規定采光頂玻璃板塊面積2.5平方米上限,嚴格控制分格尺寸。
5) 上海市地規DGJ08-56,規定單層鋼化玻璃板塊在4.5平方米的上限,嚴格控制分格尺寸。
6) 上海市地規DGJ08-56,控制開啟扇面積1.8平方米上限,嚴格控制開啟扇分格尺寸。
7) 建筑玻璃應用技術規程JGJ113,對于室內抗人體沖擊規定了不同厚度玻璃的最大許用面積,嚴格控制分格尺寸。
8) 對于防火、防雷、虹吸排水等其他專業的要求進行劃分上的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