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同濟大學趙明明等采用了1000W的紅外燈和1000W的氙燈作為模擬光源針對建筑遮陽產品隔熱性能測試進行了研究,實驗采用模擬光源對遮陽制品進行測試,避免了外界環(huán)境條件波動的干擾。
2013年,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環(huán)能院幕墻門窗研究中心完成了院應用技術研究項目“建筑門窗遮陽系數測試裝置研制”課題,開發(fā)了一套基于人工光源的建筑門窗太陽得熱系數測試設備。該設備的模擬光源采用了AM1.5濾鏡及光學積分系統(tǒng),使得光源在與自然光的光譜匹配度、試件表面輻照均勻度、輻照穩(wěn)定度及輻照角度均達到了有關ISO標準的要求;設備采用水冷-熱計量系統(tǒng)測試透過試件的得熱量,由熱吸收冷卻板、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制冷系統(tǒng)、流量計等組成。見圖10。
在此基礎上,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與國際有關機構合作,完成了ISO標準的立項申請。2013年9月12日,由中、日、韓三國共同完成的ISO標準提案“Thermal performance of windows and doors -- Determination of solar heat gain coefficient using solar simulator”在ISO/TC 163的2013年瑞典年會上立項成功,標志著該項ISO標準由NWIP(New Work Item Propsal)進入NWI(New Work Item)階段。會上同時成立了工作組,由中國、日本、韓國、德國、瑞典五國有關單位及專家組成WG17工作團隊。工作組于2013年12月6日召開了第一次工作組全體成員網絡工作會議;此后分別在日本、中國、德國召開了多次工作會議,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見的處理,處于CD階段,即ISO CD 19467;該ISO標準將于2016年9月30日前最終完成。
3、測試原理及方法研究
由公式1可知,測量太陽光總透射比必須先測定無照射時試驗箱體內外溫差形成的熱流量,并測算試件的傳熱系數K值,測試原理見圖11。
4、測試設備研究開發(fā)
根據測試原理,我們設計并開發(fā)了相應測試設備。測試設備主要有太陽能模擬器、外環(huán)境箱、試件框、計量箱、防護熱箱及水冷計量系統(tǒng)構成,見圖14。
光源選擇的合適與否,對最后輻照面的光譜特性和輻照度將有著直接影響。太陽模擬裝置的光源應具有發(fā)光效率高、功率可調、光譜與太陽光譜盡可能接近、發(fā)光穩(wěn)定和壽命長等特性。經綜合比較,我們選用了短弧氙燈作為光源,光譜見圖15。
從圖15可以看出,氙燈光譜與太陽光較為接近,而透過AM1.5濾鏡后氙燈光譜與自然光譜幾乎一致,見圖16。太陽能模擬器由氙燈、AM1.5濾鏡、反射鏡等組成。熱吸收板、試件框及外環(huán)境箱見圖17。